浮葛仙翁去不回,空遗玄像粤江隈。
嵩山此日归陈迹,勾漏何年变劫灰。
天上朋游联剑舄,人间香火共亭台。
崇贤忽动幽栖想,奈蜕尘缘未有媒。

注释:

奉浮葛二仙入祀朱明馆:奉,奉献、供奉

朱明:指太阳,此处代指太阳。

浮葛:地名。

二仙:指传说中的仙人。

入祀:供奉于某处,此处指供奉于朱明馆。

朱明馆:古代祭祀太阳的场所,此指供奉二仙之处。

粤江:《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番禺”县,即今广州一带,古称粤,所以此处以“粤”代指。

玄像:指道教神像。

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是道教圣地之一。

陈迹:指过去的遗迹。

勾漏:地名,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相传为仙人修炼成仙之地。

劫灰:佛教语,指世界毁灭后的残渣。

天上:指天上的仙境。

联剑舄:指结伴同行。

人间香火共亭台:指人间的烟火与修行之人共享的寺庙。

崇贤:指崇尚贤德。

幽栖:指隐居的生活。

蜕尘缘:指脱离红尘之苦。

媒:媒介,桥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描写供奉浮葛二仙于朱明馆,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之情和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人世间的名利纷争,以及对修行者内心的思考。

第一句”奉浮葛二仙入祀朱明馆”描绘了诗人奉浮葛二仙至朱明馆进行祭祀的场景,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之情。第二句”浮葛仙翁去不回,空遗玄像粤江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浮葛仙翁离去的哀伤,以及他留下的神秘形象在粤江边的情景。第三句”嵩山此日归陈迹,勾漏何年变劫灰”则进一步描绘了嵩山和勾漏等地的历史变迁,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世界的变迁。

接下来四句诗,分别描绘了诗人与天界友人的交往、人间修行者的共处以及他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其中,第五句”天上朋游联剑舄”描述了诗人与天界的友人一起游览的景象,第六句”人间香火共亭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烟火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崇贤忽动幽栖想,奈蜕尘缘未有媒。”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追求高洁境界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摆脱尘世纷扰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祭祀浮葛二仙的场面,以及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同时,通过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烟火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