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何年驻景星,月华高向此中明。
天香映处祇林白,玉露飘时贝叶清。
草台荒台光惨澹,云间紫极耀升平。
悬知胜概当年事,剩得馀辉满锦城。
次临封八景韵江口归帆卓锡何年驻景星,月华高向此中明。
天香映处祇林白,玉露飘时贝叶清。
草台荒台光惨澹,云间紫极耀升平。
悬知胜概当年事,剩得馀辉满锦城。
注释:
- 卓锡:僧人居住的地方。何年:何时。驻景星:使星星停留下来。月华:月光。高向:高照。此中:此处。明:明亮。
- 天香:天空中的花香。映处:照射处。祇(zhī)林:指寺庙的树林。白:白色。
- 玉露:晶莹的露珠。飘时:随风飘落。贝叶:佛经的梵文译本。清:清澈。
- 草台:野草覆盖的台子。荒台:被草木覆盖的台子。光:景色。惨淡:昏暗、凄凉。
- 云间:云层之间。紫极:天空的最高处。耀:照亮。升平:太平盛世。
- 悬知:预料。胜概:美好的风光。当年事:当年的风光。剩得:剩下的。馀辉:剩余的光芒。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联“卓锡何年驻景星,月华高向此中明。”诗人以卓锡为引子,描述了月亮照耀下的美景。卓锡,是佛教用语,指僧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一意象,暗示着某种宗教或信仰的力量,使星星都为之停留了下来,月光也变得明亮起来。这种美景令人陶醉,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颔联“天香映处祇林白,玉露飘时贝叶清。”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天香,指的是天空中的花香,映处则是指照射处,这里的花香与树林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玉露则是晶莹剔透的露珠,它们随风飘落,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贝叶清则是形容佛经的梵文译本清晰可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颈联“草台荒台光惨淡,云间紫极耀升平。”诗人转向了另一种景象,草台荒台光惨淡是指荒凉的台子上的景色暗淡无光,而云间紫极耀升平则是指天空中的紫色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地,展现了一种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荒凉与繁华、暗淡与明亮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尾联“悬知胜概当年事,剩得馀辉满锦城。”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赞美之情。悬知胜概当年事,指的是预知当年的美好时光,胜概则是指美好的景象。而剩得馀辉满锦城,则是指剩余的光芒充满了整个城市,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延续。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