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淤泥一点栽,五铢衣似藕丝裁。
碧云幢下分明见,白月轮中自在开。
根向旃檀新植得,种疑鹦鹉旧衔来。
当知五十三参外,示现应须有善财。
【解析】
此诗前四句描写观音莲,后四句写观音莲的因缘。
“不假淤泥一点栽”,泥是莲花生长的土壤,但莲花生在污泥之中而不受其污染,说明它有超拔凡尘的洁净之美。
“五铢衣似藕丝裁”,莲花之衣是白色的,如同织女用白线所缝成的纱罗,像天上仙女的衣服一样。比喻佛菩萨的服饰。
“碧云幢下分明见”,佛光遍照,如碧云般明亮。
“白月轮中自在开”,月亮如白月轮,莲花开放于其下。
“根向旃檀新植得”,莲花的根部长在旃檀树的新枝上,象征佛教传入中国。
“种疑鹦鹉旧衔来”,“种”指播种,喻佛经种子,从印度传入中国;“鹦鹉旧衔来”指鹦鹉能传颂佛法,将佛陀教诲带回中国。
“当知五十三参外,示现应须有善财”,“五十三参”指的是佛祖在人间教化众生,先后度化了53位菩萨。“示现”是指佛祖为了教化众生,以不同的形相示现世间。
“应须有善财”,意思是说佛祖教化众生,必须有人供施财物。“应须”即应当、需要的意思;“善财”指布施的人。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作者运用了比兴手法,先从莲花的生长环境说起:“不假淤泥一点栽”,莲花生于污泥,却与污泥不相沾,显示了莲花的高洁。接着又用“五铢衣似藕丝裁”来形容莲花的颜色和形态,再通过“碧云幢下分明见”“白月轮中自在开”来描绘莲花的外在美,最后又写到莲花的根须生长在旃檀树上:“种疑鹦鹉旧衔来”。这几句既写出了莲花的美丽,又暗示了莲花生长的环境。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莲花生长环境的描写,而后六句则对莲花本身的美丽进行了描写。诗人通过对莲花的外形、颜色、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的描绘,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这首诗的后六句又回到莲花本身来。诗人通过对莲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性,又进一步描绘了莲花美丽的形象。诗人又通过莲花的根须生长在旃檀树上这一细节,暗示了莲花生长在净土里。
这首诗的最后一二句则对莲花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作者认为,莲花之所以能够如此美丽,是因为莲花得到了善信的供养。所以,要想得到莲花,就必须要有善信来供奉它。
这首诗以莲花为线索,把莲花的美丽、莲花生长的环境、莲花生长的过程以及莲花未来的前景都一一展现出来。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