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崖崩堕,中流虎怒蹲。
还如滟滪峡,岂是谢家墩。
古木时栖鹘,深林夜叫猿。
惜无疏凿力,浩浩达龙门。
【注释】 ①滟滪:山名,在今四川宜宾县北。②谢家墩:在今四川宜宾县东。杜甫《秋兴八首》诗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即指此。③鹘:鹰类。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在夔州。诗是写连江舟行所见之景。全诗十句,可分为两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后四句为第二段。首句“绝顶崖崩堕”,写船行至绝顶崖处,崖崩如堕。次句“中流虎怒蹲”,言船过中流时,猛兽似怒蹲不动。三、四两句“还如滟滪峡,岂是谢家墩”,“还”同“宛”。滟滪,山名,在今四川宜宾县北,相传有神人居此,故又名神女峰。谢家墩,在今四川宜宾县东,传说晋代谢玄曾镇此,故又名谢公墩。诗人用这两个地名的字面意思来比喻自己当时的处境:既非神女峰下的仙境,也不是谢公墩上的胜地,而是像这滟灜峡、谢公墩一样,只是一处普通的江边小洲。五、六两句“古木时栖鹘,深林夜叫猿”,是说连江两岸长满古树,有时可以看见鹘鸟栖息其间;而深林里则常有猿猴夜鸣。“古木”“深林”都是自然景物,而鹘鸟、猿猴则是动物,诗人以动物喻人,说明自己身居连江舟行途中,就像那鹘鸟栖息古木之间一样,虽然身处险境,但仍然能够安于现状,没有进取之心。最后两句“惜无疏凿力,浩浩达龙门”,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能像开凿龙门那样去开拓进取,那就更加美好了。这里所说的“龙门”,指的是传说中的黄河渡口——龙门,因为只有过了龙门才能进入黄河。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虽不能像谢公一样镇守一方,但也希望像禹王开河那样有所作为,造福百姓。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晚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