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峰前华岳庵,雅宜樗散此投簪。
高僧载酒来山北,故友移家近水南。
尘世干戈将厌乱,道林风月遂幽探。
何时雪鹤能相过,松下鸣琴兴未酣。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雪鹤山人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大象峰前华岳庵,雅宜樗散此投簪。
大象峰前华岳庵,雅宜樗散此投簪。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华岳庵(位于大象峰前)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和生活的喜爱。雅宜表示这个地方很适宜、舒适,樗散是指一种植物,这里用作比喻,表示诗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投簪意味着放下官帽,表示不再追求功名利禄。

高僧载酒来山北,故友移家近水南。
高僧载酒来山北,故友移家近水南。这句诗描述了两位朋友的相聚,高僧带来了美酒,他们一起在山北面的华岳庵相聚。而故友则选择搬到了水南方的某个地方,可能是因为那里更加宁静舒适。

尘世干戈将厌乱,道林风月遂幽探。
尘世干戈将厌乱,道林风月遂幽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干戈代表战争,厌乱意为厌恶战乱;道林风月则是形容山水间的自然风光。遂幽探表示继续探索或寻求更深层次的领悟。

何时雪鹤能相过,松下鸣琴兴未酣。
何时雪鹤能相过,松下鸣琴兴未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雪鹤山人重逢的期待,以及在松树下弹琴时的愉悦心情。雪鹤是诗人的朋友,相过表示希望与他再次相见。松下鸣琴则描绘了一种和谐美好的场景,表示诗人在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而兴未酣说明他的兴致还未完全消散,仍然充满热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象峰前的华岳庵、两位朋友相聚的场景以及自然之美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友情和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战争的喧嚣与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凸显出对自然和平生活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