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堂钟罢日三竿,如雾如烟锁佛坛。
满地落红春寂寂,上林空翠画漫漫。
衲衣频焙薰笼暖,贝叶浓翻讲座寒。
安得狂风为吹散,重扶短杖叩禅关。
【注释】
过堂:指寺庙。堂是僧房的通名。
如雾如烟:形容云层浓密。锁佛坛:把佛坛封锁起来,比喻云雾笼罩着佛坛。上林:泛指皇家园林。空翠:指苍翠之色。漫漫:形容景色宽广无边。贝叶:佛教经文的写本。重:重复、再三。
【赏析】
《古寺晴岚》一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寺院的景象。前四句描写寺院内晨钟暮鼓声声入耳、云雾缭绕的宁静场景;后四句则描绘寺院内僧侣们诵经打坐的虔诚情景。全篇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首联“过堂钟罢日三竿,如雾如烟锁佛坛”,描写的是寺院清晨时分,当钟声一停,日光普照大地时,整个寺院就像被一层薄纱笼罩,显得幽深莫测,静谧无声。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晨光比作雾气和烟雾,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下寺院周围的朦胧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同时,“如雾如烟”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景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颔联“满地落红春寂寂,上林空翠画漫漫”,则是对庭院春景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对落红遍地、春色寥廓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同时,“满地落红”又暗示着春天的凋零与衰亡,与后面的“安得狂风为吹散,重扶短杖叩禅关”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颈联“衲衣频焙薰笼暖,贝叶浓翻讲座寒”则是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写。通过“衲衣”、“贝叶”等意象,诗人勾勒出了一幅僧人身着朴素衲衣、手中捧着经书、专注研读的场景。这里的“频焙薰笼暖”和“浓翻讲座寒”分别运用了反衬手法和对比手法,既表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严谨认真,又突出了他们对于佛法的虔诚执着。
末联“安得狂风为吹散,重扶短杖叩禅关”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纷扰世俗的厌倦之情,渴望能够摆脱束缚,回归到清净的佛门修行之中。这里的“安得狂风”既是诗人的一种夸张想象,又寓意着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重扶短杖叩禅关”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反复的动作描绘,展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寺院生活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