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伯凯
【注释】 过堂:指寺庙。堂是僧房的通名。 如雾如烟:形容云层浓密。锁佛坛:把佛坛封锁起来,比喻云雾笼罩着佛坛。上林:泛指皇家园林。空翠:指苍翠之色。漫漫:形容景色宽广无边。贝叶:佛教经文的写本。重:重复、再三。 【赏析】 《古寺晴岚》一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寺院的景象。前四句描写寺院内晨钟暮鼓声声入耳、云雾缭绕的宁静场景;后四句则描绘寺院内僧侣们诵经打坐的虔诚情景。全篇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石桥秋月 - 鞭石为梁枕碧流:“鞭”指的是用石头作为桥梁的基础,这里的“鞭石为梁”形象地描绘了一座由石头搭建的简陋桥梁横跨在清澈的溪流之上。这里的“枕碧流”则形容这座石桥仿佛是躺在流水之上,与自然融为一体。 - 山河倒照一轮秋:“山河倒照”意味着山和河流的影子倒映在月亮下
【注释】 龙穴:传说中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瀑布。晓云:早晨的云雾。 神物:指瀑布。升沉:升腾、下沉。不记年: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从何时结束。遗迹:指瀑布的痕迹。半林叆叇(ǎi dài ):半林里雾气蒸腾(叆叇:形容烟雾、云气笼罩山野的景象)。存灵气:保留着灵性。一窍:洞孔或洞穴。穹窿(qióng lóng ):凹陷的山崖,这里指山洞。带冷涎:带有凉意的口水。饥豹夜归思隐雾,行人晓起讶炊烟
横浦渔舟 绿水周遭岛屿孤,扁舟云集晓相呼。 潮头起抹才收网,雨脚离山又晒罛。 纳税经年粮颇足,得钱竟日酒频沽。 今承优诏归来晚,蓑笠何妨作钓徒。 注释: 1. 横浦渔舟:指在横浦(地名)的渔船上劳作的渔民。 2. 绿水周遭岛屿孤:指的是绿水环绕着周围的岛屿,显得十分孤独。 3. 扁舟云集晓相呼:扁舟是指小船,云集是指聚集在一起,晓相呼是指早上互相呼唤。这里的“扁舟云集”形容渔船众多,清晨时分
独冈返照 孤岛巉岩枕陇隈,耕锄每被夕阳催。 一轮红挂疏林杪,几抹光涵乱石堆。 客棹落帆饶早宿,渔家收网及晴回。 归鸦解识诗人意,犹带黄金背上来。 注释: - "独冈返照":形容夕阳西下时的景色。 - "孤岛巉岩":形容山岛陡峭险峻。 - "枕陇隈":形容山的轮廓像人的头枕在土坡上。 - "耕锄":指农人劳作的情景。 - "夕阳催":太阳下山时的景象。 - "一轮红":形容太阳如火球般燃烧。 -
注释: 万事消溶花上露,一生清白竹间霜。 门闾勿谓无旌表,嬴得浔流姓氏香。 注释: 世间万物都在消融于花上的露水之中,一生保持着清白如同竹间的霜雪一样。 家门不要认为没有旌表的功绩,就不值得流传后世的名声和姓氏的美名。 赏析: 悼黎节妇这首诗是诗人在对一位女子表示哀悼时所作。诗中通过“万事消溶”和“一生清白”这两个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她如同花上的露水一般纯洁无暇
《北山儒隐》 注释: - 芒草分畦夹颖区:指在田野间划分出一块块的田地,用芒草作为界线。颖区通常指的是田间地头的区域。 - 远携书剑伴云居:形容一个人远离家乡,带着书籍和剑来到远方居住,过着隐居的生活。 - 四民祈报同乡社:这里的“四民”是指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士人),他们在一个地方共同祈祷和庆祝,如同一个社区一样。 - 诸老章缝异里闾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凌晨腰斧履巉岩(凌晨,天色微亮的时候;腰斧,扛着斧头;巉岩,高耸险峻的山石。) - 采得柴荆日暮还(采摘了一天的柴火和荆棘,到了傍晚才回来。) - 万树参差横岭畔(树木在山间参差不齐地生长。) - 数声欸乃出云间(几声渔歌从云端传来。欸乃,是古代一种船夫唱的歌,这里指渔民的歌声。) - 息肩共话投林乐(休息时交谈,感到山林的乐趣。) - 联步都忘负重艰(一起行走
南畔农忙 村南俗不好荒嬉,东作孜孜恐后时。 注释:在村南边,人们不喜欢荒废嬉戏,担心耽误了耕作的时间。 黄犊耕云春起早,绿蓑披雨夜归迟。 注释:春天早晨,小黄牛耕地,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雨回到家里。 冠昏有节家常给,赋税无逋吏到稀。 注释:家中的长辈们会按时给孩子发放食物,没有逃税的情况,官吏也不经常上门征收赋税。 过客相逢莫相笑,遗安一念少人知。 注释:过客相遇时不要嘲笑
万事消溶花上露,一生清白竹间霜。 门闾勿谓无旌表,嬴得浔流姓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