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读柏舟诗,遥遥慕芳轨。两髦实我仪,靡他矢之死。
不谓千馀年,闻风有麦氏。麦氏村家姑,羞与村姑伍。
十六归延陵,茹荼不言苦。拟学双鸾飞,忽作孤鸾舞。
一醮义不忘,妾命轻如土。母也不谅人,烦言益酸楚。
母谓妾无儿,怀中抱孤女。母谓妾无田,衣食在机杼。
妾心一片铁,不入红炉灭。妾心万钧石,不触洪波裂。
发何剪兮元可截,妾心白兮不可涅。柴门寂寞草芊芊,冷落风霜六十年。
六十年中无笑面,此日开颜见所天。潭流山下水悠悠,潭流山上多松楸。
松楸不雕水不竭,清风万古留荒丘。吁嗟妇人谁似麦,心如冰兮肌如雪。
至今热永村边水,流到墓前不敢热。

【注释】

①柏舟:指《柏舟》诗,是《诗经·国风·卫风》中的一首诗。

②“遥遥”二句:遥想古人的德行,我心向往之。

③“两髦”三句:指孔子的两个弟子颜回和子贡,二人都是圣人。他们没有其他欲望,只愿死得其所。

④“不谓”五句:没想到千年之后,有如此多的人听到这首诗。

⑤“麦氏”二句:指晋朝人张凭的《赠妇》诗句:“丈夫贫贱应未足,妇人薄命宜长嗟。”

⑥“十六”四句:十六岁时嫁给了延陵先生,他茹苦不言。后想效仿双鸾比翼飞翔,却突然变成了孤鸾独自舞动。

⑦“一醮”三句:指在丈夫死后,发誓不再改嫁,表示忠诚。

⑧“妾命”五句:指丈夫死后,虽然地位卑贱,但心无愧疚。

⑨“母”二句:指妻子的母亲不理解自己,反而说些让人伤心的话。

⑩“母谓”四句:指妻子的母亲认为她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认为自己没有田地,靠织布为生。

⑪“妾心”五句:指自己的心如同铁一般坚硬,无法熔化;如同巨石一般沉重,无法被击破。

⑫“发何”四句:形容自己像柴门一样寂寞,草儿芊芊。

⑬“柴门”二句:指六十年中没有笑脸,今天才露出笑脸。

⑭“潭流”四句:指水从山下流到山上,山上多松树和楸树,松树和楸树不会雕刻,清风吹过也不会枯竭。清风万古留存荒坟之上。

⑮“吁嗟”二句:叹息妇女谁能像张凭这样?她心如冰霜,肌肤洁白。

⑯“至今”四句:直到现在热永村边的水,流到墓前也不敢变得温热。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节妇的诗。节妇,即寡妇,古代妇女失去丈夫后,往往守寡终身,故称其夫为“节”,其夫的亡魂则称之为“妇”。此诗作者通过写一个失夫的寡妇,歌颂了她坚贞不渝的爱情、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心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感情深沉。

首联“吊热水吴节妇”点明题旨,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据史书记载,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个叫张凭的人,他年轻时曾与一位姓朱的女子订婚,后来因家庭原因而取消婚约。张凭对朱氏一往情深,一直未能忘怀,直到去世也没有再娶。他的好友顾云得知此事后,写了《吊吴节妇》这首七绝来纪念他,表达了对张凭深深的哀思。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颔联“予读柏舟诗”承上启下。诗人读了《柏舟》这首诗,深受感动,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柏舟诗是孔子弟子颜回和子贡所撰,两人都是圣人,但他们没有其他欲望,只愿死得其所。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也希望能像他们那样做一个真正的圣者。

中间四句“两髦实我仪,靡他矢之死”是对柏舟诗思想的进一步阐释。这里的“两髦”指的是孔子的两个弟子颜回和子贡;“仪”是仪表、风度的意思;“靡他”意为不改变;“矢之死”则是指誓死不渝。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接下来四句“不谓千馀年,闻风有麦氏”承接前面的内容,讲述了自己与节妇之间的爱情故事。诗人感叹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是仍然有人像孔子的学生张凭一样,听到柏舟诗就想到了自己和她之间的爱情故事。这说明柏舟诗的影响力是无穷的。

接下来四句“麦氏村家姑,羞与村姑伍”则是诗人对她的感情进行了具体描述。诗人说她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寡妇,但她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或者自卑。相反,她愿意与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村姑们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接下来四句“十六归延陵,茹荼不言苦”描述了诗人与节妇的相识相恋过程。诗人十六岁时与她结婚,婚后她茹苦不言苦。然而,后来他却想学鸳鸯夫妇比翼双飞,但却突然变成了孤鸾独自舞动。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一醮义不忘,妾命轻如土。母也不谅人,烦言益酸楚”则是对节妇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人发誓不再改嫁,以表明自己对她的忠诚。同时,他也感叹母亲不理解他,反而说出一些让他伤心的话来。这些话语更加突出了他对节妇的思念之情。

最后四句“母谓妾无儿,怀中抱孤女;母谓妾无田,衣食在机杼”则是对节妇的同情和理解之情。诗人的母亲认为他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认为他没有田地,只能依靠织布为生。这些话语让诗人更加心疼她,同时也让他意识到母亲对他的爱是多么深厚。

结尾两句“柴门寂寞草芊芊,冷落风霜六十年”则描绘了诗人与节妇生活的环境。诗人说他们的家门很寂寞,草儿长得又高又茂盛。而外面的风霜又冷又大,已经有六十年了。这些自然景象都暗示了诗人与节妇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