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多达士,后人罔知死。苦为声色迷,蚩蚩竟如彼。
我当半百年,已悟此中理。富贵随所望,贫贱随所以。
布衣及蔬食,足充诸己。修短自由天,气化返为鬼。
哭者何必哀,尔岂不然尔。田横有悲歌,秋风起蒿里。
【注释】:
先辈多达士,后人罔知死。苦为声色迷,蚩蚩竟如彼。我当半百年,已悟此中理。富贵随所望,贫贱随所以。布衣及蔬食,足充诸己。修短自由天,气化返为鬼。哭者何必哀,尔岂不然尔。田横有悲歌,秋风起蒿里。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时所作的两首自挽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豁达理解。
“先辈多达士,后人罔知死。”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死后不知生,而自己死后又不知道死的痛苦和无奈。他深感人生短暂,死亡不可避免。
“我当半百年,已悟此中理。” 诗人说他自己活了半百年,已经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生死只是生命的一个部分,不应该过于纠结于生死,而是要关注生活的其他部分。
“富贵随所望,贫贱随所以。” 诗人认为富贵和贫贱都是命运的安排,不必过于执着。他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就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布衣及蔬食,足充诸己。” 这句话表明诗人追求的是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即使穿着布衣,吃着粗食,也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修短自由天,气化返为鬼。” 诗人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天命决定的,死后的灵魂也是由气化而来的。这表示诗人对生死的看法是超脱的,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的束缚。
“哭者何必哀,尔岂不然尔。”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哭泣的不理解。他认为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而不是过度悲伤和绝望。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