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棹寻江寺,禅房坐夜阑。
杯停山吐月,境寂海生寒。
树影中流见,鱼灯隔浦看。
禅心如欲证,聊此得盘桓。
译文
在海珠寺的江边停泊着船,禅房内夜晚宁静。
停下酒杯,山中月光喷涌而出,境地寂静,海生寒气。
树影在水中显现,鱼灯隔着河对岸观赏。
心如止水般澄静,暂且停留于此得盘桓。
注释
弭棹:指停船。弭,停止;棹,桨。
坐夜阑:坐在夜晚的尽头。阑,尽。
杯停:杯子静止不动。
山吐月:形容山峦之间仿佛有月光喷涌。吐,喷射,这里形容月光如泉水般涌出。
境寂海生寒:环境显得异常安静和寒冷。境,环境;寂,寂静;海生寒,比喻海面上的寒气似乎从海底升起。
树影中流见:树木的影子映照在流水中。
鱼灯隔浦看:用鱼形的灯笼隔着河流观看。
禅心如欲:形容心境如同禅者的心,清澈透明,无杂念。
聊此得盘桓:姑且在此停留,得以休息。盘桓,逗留,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海珠寺中的一次静谧的夜晚体验。首句“弭棹寻江寺”即表达了诗人在江边停下船只寻找寺庙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平和。接下来的诗句“禅房坐夜阑”,则是对禅房内部环境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诗中的“杯停山吐月”和“境寂海生寒”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观察,将人与自然、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境界。
最后两句“树影中流见,鱼灯隔浦看”则以更加具体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树木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水中鱼灯与岸边观者的互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种宁静时刻的珍惜和享受。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和对内心体验的真实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