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翩翩去不回,九重闻讣亦兴哀。
和羹未尽盐梅用,清庙方求栋宇材。
佳传岂无良史述,甘棠应有后人培。
褒崇更锡翔鸾诰,千载荣光照夜台。
【注释】
挽宋尚书二首:这是两首悼念宋代尚书的悼诗。
使节翩翩去不回,九重闻讣亦兴哀。(使节:出使四方的官员。九重:指天子居所,也泛称朝廷。)
和羹未尽盐梅用,清庙方求栋宇材。(和羹:调和饮食。盐梅:调味品。清庙:指祭祀用的庙堂。栋宇:栋梁,比喻人才。)
佳传岂无良史述,甘棠应有后人培。(佳传:美传。良史:好史官。甘棠:古代传说中的棠树,因商纣暴虐而枯死,周武王伐纣后将其伐倒种植在都城门外。后来人们将忠臣的尸骨埋在棠下,作为纪念。)
褒崇更锡翔鸾诰,千载荣光照夜台。(褒崇:表彰尊崇。锡:赐予。翔鸾:鸾鸟飞翔的样子,比喻美好的文辞。夜台:传说中死者埋葬的地方,这里指坟墓。)
赏析:
这两首挽诗作于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时诗人已六十余岁,但壮心不已,仍希望朝廷能够发现、起用像自己一样有才能的贤才。
第一首是说使节刚刚离去,皇帝就听到了尚书去世的消息,也不免伤心落泪。接着写尚书生前为国尽力,虽然死后,但皇帝还是十分怀念。最后两句说现在天下太平,国家富强,正需要这样的贤人,希望皇上能给予褒奖和重用。
第二首是说尚书一生勤勉谨慎,为政清廉。他的文章如美味调和的肴馔,味道虽好却不可多得;他的品德好比圣明的君王,正是朝廷求之不得的栋梁之材。接着作者又写道,尚书去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事迹将会被后代记录下来。最后两句是希望皇上对尚书进行褒奖,以光宗耀祖,并让尚书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这两首诗感情真挚,言辞恳切,表现了诗人一片为国尽忠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