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心如水,空闺淡岁华。
晚来惟倚竹,春尽不看花。
芳草连淇上,游人隘若耶。
良媒元有待,耻问宋西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对静女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相思之情。接下来将逐句解释诗句并给出注释:
第一句:
- 关键词: 心如水、空闺淡岁华
- 释义: 描述了静女的内心情感如同平静的水面,没有波澜,反映出她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空闺淡岁华”也表达了她对时间的感伤,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 译文: 静女的内心宛如清泉般清澈明净,对于世间的繁华名利毫不在意,只愿在寂静中度过时光。
第二句:
- 关键词: 晚来惟倚竹
- 释义: 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独自倚靠在竹林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孤独。这里的“惟”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 译文: 当夜幕降临,诗人选择独自一人倚靠在翠绿的竹林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第三句:
- 关键词: 春尽不看花
- 释义: 表示诗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赏花时机,因为春天已逝,花儿凋谢。这里的“看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希望的追求。
- 译文: 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不再期待花朵的美丽,失去了欣赏它们的机会。
第四句:
- 关键词: 芳草连淇上
- 释义: 描述了诗人所见到的美景之一,即连绵不断的芳草覆盖在淇河之上。这里的“连”字形象地描绘了芳草的茂密与延绵。
- 译文: 诗人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那绵延不绝的芳草仿佛与淇河水相接,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五句:
- 关键词: 游人隘若耶
- 释义: 描述了游客们纷纷聚集在若耶溪边的情景,这里“隘”字形容了人群拥挤的景象。
- 译文: 游客们纷纷涌向若耶溪边,形成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景。
第六句:
- 关键词: 良媒元有待
- 释义: 表达了诗人对佳人才子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无奈与期待。这里的“有待”意味着有等待的机会,但并非轻易可得。
- 译文: 诗人渴望遇到一位佳人,期待能与之共度美好时光,但这种机会并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
第七句:
- 关键词: 宋西家
- 释义: 提到了“宋西家”,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地点,但具体含义不甚明了。
- 译文: 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宋西家”,可能是为了增加诗句的文雅气息,但具体内容不详。
赏析: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静女内心情感的理解和表达。通过对静女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美好事物和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界的美好画面,也有人物的情感纠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