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叶咽疏蝉,虚堂坐黯然。
壶觞堪自遣,蒲艾故相鲜。
久客伤千里,怀归又一年。
江南箫鼓竞,心折幕潮边。
【注释】
丁未:古代以地支为干支记年,丁未就是干支纪年中的第36个。
午日: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密叶:浓密的树叶。
咽:形容蝉声哀婉。
虚堂:空荡荡的厅堂。
壶觞(shāng):酒器。
堪:可以。
蒲艾:香蒲和艾草,两种可作香料的植物。
故:原来。
相鲜:相互映衬,这里指蒲艾与香蒲、艾草相互辉映。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怀归:怀念故乡。
又一年:第二年。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箫鼓竞:吹奏箫和击鼓,形容节日喜庆热闹。
心折:内心感动,不能自已。
幕潮(mù cháo)边:江边,此处指江水涨潮时拍打岸边的景象。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五月五日端午节所作,抒发了诗人久居异乡,思念家乡之情,同时描绘了江南端午节时人们欢庆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首联“密叶咽疏蝉,虚堂坐黯然。”描写了端午时节,浓密的树叶中传来了悲凉的蝉声,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厅堂中,心情十分黯然。这两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壶觞堪自遣,蒲艾故相鲜。”则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借酒消愁,而周围的环境却显得有些萧条。这里的“自遣”一词,既表现了诗人自我排解的情绪,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
颈联“久客伤千里,怀归又一年。”则是诗人对于自己长久在外,无法回归家乡的感慨。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体现了他对时光荏苒、岁月如流的无奈。
尾联“江南箫鼓竞,心折幕潮边。”则是诗人对于端午节时江南地区热闹景象的描绘。这里的“心折”一词,既表明了诗人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一句更是将读者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不禁为他那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所动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深沉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