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响树冥冥,侵晨出远坰。
河低斜浴日,炬落难残星。
野寺钟初歇,谁家梦未醒。
不如岩下叟,白昼掩柴扃。
【解析】
此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句起笔即点出时间、地点;次句“侵晨”说明是早晨出发;第三句以景结情,用河床低垂,斜照太阳来反衬诗人早起的辛苦;第四句以炬落比喻梦醒,写诗人早起赶路的辛苦;第五句由远及近,写野寺初歇钟声,家家户户还未睡醒;最后一句写诗人不如隐士在岩下酣醉入睡。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清晨诗人早起赶路的情景。首句写诗人拂晓出发,第二句写诗人早起赶路辛苦,第三句写诗人早起赶路辛苦,第四句用炬落比喻梦醒,写诗人早起赶路辛苦,第五句写野寺初歇钟声,家家户户还未睡醒,最后两句写诗人不如隐士在岩下酣醉入睡。
赏析:
全诗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诗人清晨出发,在微明的曙色中踏出幽暗的林丛,沿着小径向远方进发。“树冥冥”写出了树林茂密,树木葱茏,枝叶交错遮天蔽日,给诗人行进的道路带来不便;“侵晨”表明这是清早时分,天色尚未大亮,可见天色之昏暗。诗人为了赶路不得不早早地出发,一路上又只能踩着树影前进,这是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旅程!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抱怨,反而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因为,他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河低斜浴日”和“炬落难残星”都是诗人眼中的美景。河水低垂,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仿佛在洗涤着天空中残留的余晖。而当太阳落下时,那几缕余辉就像几颗陨星一样,在河面反射闪烁,美丽极了。这两句诗不仅把景色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而且把诗人的感受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由得感叹道:“河低斜浴日,炬落难残星。”这句诗既是对眼前景物的赞叹,也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惜。
“野寺钟初歇”,意思是说,在诗人一路赶路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一座野寺,听到了寺中僧人敲钟的声音,并且听到钟声已经停歇,也就是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谁家梦未醒”,意思是说,到了傍晚时分,诗人终于找到了一个投宿之处。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投宿处的主人是谁,而是采用了一种含蓄的方式。读者可以从“谁家”二字中推测出,这个投宿处应该是某个农家或者地主家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农家和地主家常常有客房供客人住宿。“白昼掩柴扃”,意思是说,投宿后夜幕降临了,主人关上了柴门。这句话进一步暗示了投宿的地方是一个农家或者地主家。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整个旅程的总结和感慨。“不如岩下叟”,意思是说,比起隐居山林的老者来说,自己还应该更加勤奋努力,才能有所作为。这里的“岩下叟”应该是指那些隐士们。“白昼掩柴扃”,意思是说,隐居者在白昼的时候都闭门不出,所以这里指的就是隐居山林的老者。
整首诗以旅途见闻为线索,通过对旅途所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