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有烟霞气,三峰迥不群。
烛摇如挂月,香散欲蒸云。
倚岱曾称丈,临湘或号君。
晚来堪一倚,为我解馀醺。
冬夜邀韩孟郁过宿赋得席上三物刻烛共成三首盆石
座有烟霞气,三峰迥不群。
烛摇如挂月,香散欲蒸云。
倚岱曾称丈,临湘或号君。
晚来堪一倚,为我解馀醺。
注释:
- “座”:指诗人的书桌。
- “烟霞气”:指书桌上散发的墨香和纸香。
- “三峰”:指笔、墨、纸三个物品。
- 三峰迥不群:意思是这三样东西在文人雅士眼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 “烛摇”:形容蜡烛摇曳生姿,像挂在天上的月亮一样。
- “香散”:指香气四溢,仿佛要蒸发成云朵。
- “倚岱”:《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昔者周公旦践位,史佚有言曰:‘泰山其颓乎?’公执璧而载,以如会所。”《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有一次他到泰山去,看到一座山峰巍峨耸立,非常壮观,就赞叹道:“这座山真是雄伟啊!”后来,他被封为“大保”,即太保。这里用“倚岱”,表示对朋友的敬意。
- “临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绌,其后楚日以削……乃作《离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自喻,冀以风谏焉。”这里用“临湘”,指的是面对远方的朋友。
- “称丈”: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三十岁称为“壮年”,四十岁称为“强仕”。这里用“称丈”,是指与朋友平等交往。
- “号君”:《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汉王若论武与仁,得天下矣。’”(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这里用“号君”,是指与朋友互相尊重。
- “晚来”:傍晚时分。
- “余醺”:酒后微醺的样子。这里用“余醺”,表示朋友相聚时的愉快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天的一个夜晚邀请韩孟郁(韩愈的字)来家中做客,并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书桌上的三件物品——笔、墨、纸,展现了他对这三样东西的独特情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和友情的深厚。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