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鳞鬣舞高岑,怪尔低蟠双树林。
岂是毒龙能说法,偶闻真偈顿降心。
春深香粉横金界,夜静寒涛绕梵音。
借问师游何日返,数枝长偃到如今。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格式要求如下:
- 诗句数:4句;
- 每句诗的字数相等。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译文和赏析:
题报国寺老蟠松
- 这是第一句,描述的是一幅画或雕塑,描绘了报国寺内一棵古老的盘曲松树。”题”指的是在树上题字或画画。”报国寺”表明这是在报国寺内的某棵树上进行的描述。
不将鳞鬣舞高岑,怪尔低蟠双树林。
- 这两句是对第一句中描述的老蟠松的形象进行进一步的刻画。”鳞鬣”通常指鱼鳞状的鳞片,此处用来比喻松树的枝条。”舞高岑”意味着树枝在空中舞动,好像要飞到高山之上。然而,松树却选择了低矮地盘旋生长在两棵大树下,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景象。”怪尔低蟠”即形容这种姿态显得有些奇怪和不同寻常。
岂是毒龙能说法,偶闻真偈顿降心。
- 这两句是对松树形态的一种隐喻和赞美。”毒龙”通常指凶猛之物,在这里用来比喻松树的坚硬和不可侵犯。”真偈”则是佛教中的真言或佛经,用来表示佛语。这里诗人表达了松树虽坚硬如毒龙,但偶尔听到它的真言,便让人心生敬意并为之感动。
春深香粉横金界,夜静寒涛绕梵音。
- 这两联描述了春天和夜晚的景色。”香粉”是指春天里飘散的花朵香味,”金界”暗指春天金色的田野或花海。”寒涛”则是指在寂静的夜晚中,海浪或溪水的声音,”绕梵音”暗示着这些声音与佛经或寺庙的钟声相融合。
借问师游何日返,数枝长偃到如今。
- 这是最后一联,也是整首诗的结尾。“师游”可能指的是僧人或僧侣的修行之旅。诗人询问这位僧人何时返回,而那些松树依然屹立不倒,直到今天。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松树永恒生命力的赞赏以及对僧人修行之路的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报国寺老蟠松的独特风貌。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