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鸟还输隐吏闲,馀酣矶畔漱潺湲。
坐来白石清流里,疑到三湘七泽间。
夕网鱼虾翻几案,秋风莼脍忆乡关。
扁舟径可如张翰,词赋何须学子山。

诗句赏析

解析《镜园秋集同用闻山二字 白露前二日》的美学意境与哲思深度

  1. 诗作原文与翻译
  • 原文:鸥鸟还输隐吏閒,馀酣矶畔漱潺湲。坐来白石清流里,疑到三湘七泽间。夕网鱼虾翻几案,秋风莼脍忆乡关。扁舟径可如张翰,词赋何须学子山。
  • 翻译:鸥鸟还输于隐居的官吏,在余下的酒意中坐在矶边漱洗潺湲的水流。坐来在清澈的白石流里,仿佛来到了遥远的三湘和七泽之间。傍晚时分,网捕到鱼虾翻动着几张桌子,秋风中尝到莼菜的美味让我怀念家乡。可以乘船直接到达张翰,何必要像学者那样去追求功名?
  1. 关键词注释及解释
  • 白石流:指清澈的流水,象征着纯净和宁静。
  • 三湘:古代对湖南地区的称呼,这里用来象征遥远的地方。
  • 七泽:古代对南方七省地区的泛称,这里也用来象征遥远的地方。
  • 张翰:东汉末年著名诗人,因羡慕田园生活而辞官归隐,这里用其典故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学子山:指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后进入官场,这里用来反衬隐居的闲适。
  1. 诗歌意象分析
  • 水:在这首诗中,水是连接诗人内心情感和外界环境的桥梁。清澈的流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纷扰的超脱态度。
  • 山:作为对比,山代表着仕途的诱惑与挑战,同时也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通过将山与三湘、七泽相联系,诗人表达了对遥远自然之地的向往和逃离尘世喧嚣的愿望。
  1. 诗意解读
  • 整首诗以“闻山”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在清流中的悠然自得,以及与友人共同饮酒、品尝莼菜的愉悦情景,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画卷。同时,通过对“鸥鸟”、“隐吏”等元素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诗歌语言流畅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 结构严谨:诗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地展开,使读者能够逐步领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1.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邓云霄作为广东东莞人,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1. 现代应用与影响
  •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赞誉,如今也常被人们引用和欣赏。它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 结语
  • 《镜园秋集同用闻山二字 白露前二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