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驱车古战场,平沙宿莽浩茫茫。
乾坤易位惊龙斗,汗竹无人记国殇。
流水不随魂共去,野磷应与月争光。
楚些歌罢阴云起,萧飒悲风啸白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在1368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秋暮驱车古战场,平沙宿莽浩茫茫。”这是诗人描述自己在秋天黄昏时分驱车前往古战场的情景。这里的“秋暮”指的是秋天的傍晚时分,“驱车古战场”则表明了诗人正在前往一个古老的战场。而“平沙宿莽浩茫茫”则是描绘了这片战场的景象:平坦的沙地和茂密的草木,给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

第二句:“乾坤易位惊龙斗,汗竹无人记国殇。”在这里,诗人通过“乾坤易位”这一比喻,表达了国家政治动荡不安的现状。而“惊龙斗”则暗示着这场政治斗争如同龙争虎斗一般激烈。至于“汗竹无人记国殇”,则是指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代价的英雄们,却无人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字。这一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第三句:“流水不随魂共去,野磷应与月争光。”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流云”比作“野磷”(野草上的磷火),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感。同时,诗人还通过“流水不随魂共去”这一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离别的无奈和悲凉。而“野磷应与月争光”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既表现了野草上的磷火在月光下的熠熠生辉,也暗喻了诗人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

第四句:“楚些歌罢阴云起,萧飒悲风啸白杨。”这句诗中的“楚些歌”指的是楚国的歌曲,而“萧飒悲风啸白杨”则是诗人在听完楚国歌曲后的感受。这里的“阴云起”暗示了战争的结束或者和平的到来,而“萧飒悲风啸白杨”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心中的悲凉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战场的描述、对于英雄事迹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抒情和写景相结合,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