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瀼玉露气萧森,疏翠残黄半不禁。
壁水市空惟落叶,文昌殿冷岂成阴。
婆娑坐惜殷生树,哀怨长悬庾信心。
已悟南柯浑是梦,休将摇落动孤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悲秋十八咏·秋柳》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诗句解读:
- “瀼瀼玉露气萧森,疏翠残黄半不禁。” 这句诗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瀼瀼”形容露水湿润而清凉,”玉露”指露水如同宝石般清澈。”萧森”意味着树木显得更加凄凉、孤寂和冷清。”疏翠残黄”描绘了树木上叶子的颜色,绿色逐渐变得稀疏,黄色也逐渐褪去。“半不禁”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法抵挡的感觉,可能指的是秋风使得这些树木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机。
- 译文:
- 露珠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的气息,树叶由绿变黄,已不堪忍受。
- 关键词注释:
- 萧森:形容树木显得更加凄凉、孤寂和冷清。
- 疏翠残黄:描述树叶由绿到黄,颜色逐渐变淡的过程。
- 半不禁:表达一种无奈和无法抵挡的感觉。
- 赏析:
- 王勃的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氛围和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诗人不仅展示了秋季景色的美丽与哀愁,还体现了他对季节更迭的感受和思考。这种描写手法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并引发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 王勃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露水比作宝石,暗示其珍贵和清澈;同时,也将秋天比作一个即将入睡的老人,象征着衰老和宁静。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深化了主题的表达。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王勃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又含蓄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此诗展现了王勃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和敏锐感知。他对自然界的细节进行了精心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王勃的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王勃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他使用了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婆娑”一词赋予了落叶以活泼的姿态和情感;而“哀怨长悬庾信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失落或悲伤情绪的持续挂念。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王勃的《悲秋十八咏·秋柳》中的这一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秋季特有的美丽与哀愁,同时反映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