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巷萧疏秋色阑,哀蝉柳外几声残。
跳枝择翳惊还咽,饮露含风瘦更寒。
青镜暗调秦女鬓,素丝新入汉臣冠。
弦中杀气催摇落,夜抚瑶琴不忍弹。
【注释】
- 悲秋:指对秋天的感伤。
- 十八咏:指唐代诗人王绩所编撰的《悲秋》一诗,共十八首。《悲秋》一诗为王绩晚年所作,其内容多写悲秋之情。
- 柳外:指柳树之外。
- 跳枝择翳:形容柳叶在秋风中摇曳不定的样子。
- 饮露含风:形容柳叶在风雨中飘摇的样子。
- 青镜:指古代妇女用来梳妆的镜子。
- 秦女鬓:指秦地的女子的鬓发。
- 素丝:指女子的发丝。
- 弦中杀气:指琴曲中激昂慷慨的情绪。
- 摇落:指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
- 夜抚瑶琴:指夜晚弹奏瑶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柳诗,以柳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秋天和人生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首句“门巷萧疏秋色阑”,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天景象。门巷萧疏,意味着门前的小路空无一人,显得冷清;秋色阑珊,则描绘出秋天即将结束,冬日即将到来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门巷和秋色的萧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次句“哀蝉柳外几声残”,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哀蝉的声音在柳外传来,似乎带着一种凄凉和哀伤。这既表现了秋风的凄切,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第三句“跳枝择翳惊还咽”,描述了柳树枝条在秋风中摇曳不定的情景。这些柳树枝条像是在躲避着什么,不时发出“惊”的一声,然后又是“咽”的一声,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这句诗通过描绘柳树枝条的动作,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无常。
第四句“饮露含风瘦更寒”,进一步描绘了柳叶在风雨中的飘摇。它们似乎在雨水中喝着露水,又在风中含着寒冷,这种描写既形象又生动,让人感受到柳叶的脆弱和生命的坚韧。
第五句“青镜暗调秦女鬓”,用青镜来比喻自己,暗示自己的容颜已经衰老。这里的“秦女”指的是古代秦国女子,她们的鬓发往往被精心打理,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只能黯然神伤。这句诗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又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感叹。
第六句“素丝新入汉臣冠”,将头发比作汉臣的冠帽,表明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苍白。这里的“汉臣”是指古代汉朝的官员,他们的冠帽常常被染成黑色,而自己的头发却被染成了白色,这种对比既揭示了自己的衰老,又反映了人生的沧桑。
最后一句“弦中杀气催摇落”,以琴音中的激昂慷慨之声,暗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杀气”可以理解为琴音中的激情和力量,它如同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落叶纷纷落下。这句话既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愤怒,又透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枝在秋风中的摇曳、柳叶在风雨中的飘摇以及头发在岁月中的苍白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