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雀闲门称午眠,绳床移在北窗前。
愁窥白发三千丈,误堕红尘十八年。
洗钵焚香真上界,淡云微雨小秋天。
醒来一悟逍遥理,始信南华是列仙。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的隐逸生活。首句说,在罗雀闲门、称午眠的幽静处所,有绳床一具,移在北窗之旁。次句写自己愁看白发三千丈,误堕红尘十八年。第三、四句,说自己虽洗钵焚香,真上界,但那淡云微雨的小秋,却仍似人间。末联写诗人醒来后悟了逍遥的道理,这才信服《南华经》,认为列仙就是他。
“睡”字点明全诗主旨,即诗人在闲适的生活中体味到了人生的乐趣和道理。“睡”前两联,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首联说,我在这安静的地方,用绳床铺地,把竹簟当枕,正像古人所说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诗人用“闲门”、“午眠”来表明他的生活很悠闲,很自在,很有诗意,很符合他的审美理想。颔联说,我忧愁地看到自己的鬓发白得像三千丈长,这使我错把尘世当成了仙境,白白地在这里住了十八年。这里用典说明诗人的心境和遭遇,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颈联说,虽然我在这里洗涤钵盂,燃起香火,想升入天堂,但那淡淡的云雾,蒙蒙的细雨,还是像小秋天一样,使我感到有些萧瑟。这两句既写了环境,又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恶和对超然物外的清静境界的渴求。尾联说,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其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因此诗人感到十分欣慰,也觉得自己终于悟出了道家的“逍遥之理”。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它以闲适恬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画面,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家思想的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