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登高酒数巡,南来孤雁带边尘。
秋深烽火传榆塞,天远江湖泣朽人。
万里未酬鸣剑志,百年空老据鞍身。
萸囊汉殿今何似?
莽莽苍烟隔紫宸。

【注释】

戊午:年号。黄旗峰:地名。辽左:今辽宁一带。孔棘:草木丛生。兵衄:战争失利。将残:将领败亡。神京:京城。觞不成醉:酒杯举到一半却喝不成了,指酒量小。志:记载。惆怅:忧愁。登高:登上高处,此指登城望敌。边尘:边塞的尘土。天远:天遥。江泣:江流悲泣。万里:万里长城。鸣剑:佩剑而歌。未酬:未实现。百年:一生。据鞍身:骑马立在马鞍上。汉殿、莽苍烟:都是形容荒凉冷落的景象。

【赏析】

这是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军大举南侵时,宋钦宗第五次亲征,登城望敌的诗作。当时宋室已迁都南京(今开封),故诗中说“神京”。

诗的首联写登城时的情状与所见景物。“惆怅登高”四字,道出了诗人登城时的心情。此时正是九月,天气转凉,秋意渐浓,而金军又乘胜南下,宋廷一片混乱。诗人登上城楼,面对茫茫戈壁,想到自己孤零零一人,心中不免惆怅,于是举杯饮酒,以排遣忧愁。然而,诗人酒兴不浓,酒也喝得不多。

颔联写诗人登城所见的秋景和听到的消息。秋天到了,烽火四起,边关告急;天边长江水声浩荡,似乎在向宋王朝诉说国破家亡的悲哀。

颈联写诗人对这次北伐的感想。金军大举南侵时,宋朝虽然有精兵强将,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后只好仓皇北逃,留下了千古遗憾。诗人感慨地说:“我一生渴望报效国家,如今却只能老死在战乱的疆场。”

尾联写诗人对朝廷的忧虑之情。诗人担心金军会像当年一样攻破东京,使宋朝再次陷入战乱。因此他希望朝廷能够早日收复失地,重整河山。

作者在登城望敌之时,心情十分沉重,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敌人的警惕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