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禅榻似维摩,荒径烦君结驷过。
丹乏九还淹病骨,谈高七发起沉疴。
醉乡天地杯中阔,胜景烟霞画里多。
借问青林饶水石,何如小院静垂萝。

【注释】

  1. 冬:冬天。
  2. 朱惟四:作者友人,名不详。
  3. 周陈李三君:作者朋友的统称。
  4. 枉顾小斋:光临寒舍。
  5. 时予方卧病:我正卧床不起。
  6. 强起:勉强起床。
  7. 留:留下。
  8. 品:欣赏,品味。
  9. 丹乏九还:形容身体虚弱,无力远行。
  10. 高七发起沉疴:高谈阔论,使病加重。
  11. 醉乡天地杯中阔:酒后醉意中,觉得天地广阔无比。
  12. 胜景烟霞画里多: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13. 借问青林饶水石,何如小院静垂萝:请告诉我,这幽静的山林中有多少水石,又怎比得上小院子那静静垂下的葫芦藤呢?
    【赏析】
    此诗为酬答诗。酬答诗是古代文人相互之间以诗歌形式进行交流与酬谢的一种文体,通常由诗人对他人之作进行回应,或以同题异作相酬答,或用他人之作回赠对方。此诗即属后者。
    这首诗写于诗人生病期间,因友人来访,遂赋此篇。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流露出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
    首句“萧条禅榻似维摩”,描写了诗人卧病在床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维摩”一词出自佛教经典,意指维摩诘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其形象高大威严,常坐莲花台,手持佛珠,象征着智慧和慈悲。因此,这里用“维摩”来形容诗人的禅榻,既表现了禅榻的宁静安详,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次句“荒径烦君结驷过”,则是对友人来访情景的描绘。“荒径”一词描绘出诗人卧病在床,无法出门,只能在家中闲庭信步的情景;而“结驷过”则形容友人来访时的盛况,他们驾车而过,显得十分热闹。这里的“结驷”一词,既指车辆众多,又暗示着友谊的深厚。
    三、四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丹乏九还淹病骨,谈高七发起沉疴。”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口才。“九还”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意为九次往返于天地之间,形容行走之快。而“发沉疴”则是指治愈了久治不愈的疾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医术的认可。
    五、六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醉乡天地杯中阔,胜景烟霞画里多。”诗人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忘却病痛;同时,他又将眼前的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这里的“醉乡天地”与“胜景烟霞”都是诗人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词语,它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意之中。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借问青林饶水石,何如小院静垂萝。”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知道,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有多少水石可供欣赏;而自己又怎能比得上那小院中静静垂下的葫芦藤呢?这里的“青林”与“小院”、“水石”与“葫芦藤”都是诗人用来比喻友情的象征物,它们分别代表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