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看云永日闲,已拚身世不相关。
何缘滟滪生平地,谁道豺狼只在山?
三径幽栖宜野服,百年多病梦朝班。
从今好构溪边屋,只许群鸥共往还。
注释:
隐几看云:在桌旁看云。隐几,指坐卧处。
已拚身世不相关:已经放弃对世间事物的追求,超脱世俗。
何缘滟滪生平地:为什么会出现我平生从未见过的险滩(滟滪,即滟滪堆,位于今四川万县长江中段)?
谁道豺狼只在山:谁说只有野兽和豺狼才藏在山里呢?豺狼,比喻邪恶势力。
三径幽栖宜野服:三间小屋幽静宜居,适宜穿着粗布衣服。
百年多病梦朝班:一生多病,梦见朝堂之职位。
从今好构溪边屋:从此好建溪边小屋。
只许群鸥共往还:只能让群鸥和我作伴来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抒发了他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自然的热爱。
首句”隐几看云永日闲”,表现了诗人长期隐居的生活状态。他坐在桌旁,静静地看着云彩飘动,享受着无尽的闲暇时光。这里,”看云”既是诗人观察自然的方式,也是他寻找心灵寄托的表现。
接下来两句”已拚身世不相关”,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他已经放弃了对世间事物的热情追求,超脱于世俗之外。这种态度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诗人选择隐逸生活,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何缘滟滪生平地”,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出现他平生从未见过的险滩?这里的”滟滪”指的是滟滪堆,位于今天的四川万县长江中段,是一个著名的险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一种反思和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画面。”谁道豺狼只在山”,诗人质疑了那些认为只有野兽和豺狼才藏在山里的偏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平共处的理念的认同,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三径幽栖宜野服,百年多病梦朝班”,描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三间小屋幽深宁静,非常适合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居住。诗人一生多病,却梦见朝堂之职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尾句”从今好构溪边屋,只许群鸥共往还”,诗人表达了自己未来的愿望,希望能够建一座溪边小屋,只与群鸥共度余生。这里的”群鸥”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共往还”则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无奈与超然,以及对自然、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官场的厌倦与逃避,以及他们对于自然、自然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