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长命酌小堂开,有客翩翩结驷来。
杖屦喜随三老后,葭灰初报一阳回。
清酣欲作梅花梦,淑气先薰竹叶杯。
痛饮留髡仍听雨,诗成无待黑云催。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日喜李仆射相寻同登楼遂成绝句》,全诗如下:
迎长命酌小堂开,有客翩翩结驷来。
杖屦喜随三老后,葭灰初报一阳回。
清酣欲作梅花梦,淑气先薰竹叶杯。
痛饮留髡仍听雨,诗成无待黑云催。
诗句注释:
- 迎长命酌小堂开:迎接新年的命令,打开酒宴的小厅堂。
- 有客翩翩结驷来:有的客人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马车前来。
- 杖屦喜随三老后:拄着拐杖高兴地跟随三个老人后面(即指地方上有声望的老人)。
- 葭灰初报一阳回:冬至日用葭草灰画卦看冬至节气已到,阳气开始回升。
- 清酣欲作梅花梦:喝得大醉,想要做个梅花梦。
- 淑气先薰竹叶杯:清新芬芳的香气先弥漫在竹叶杯子里。
- 痛饮留髡仍听雨:痛痛快快地喝酒而头发留长,仍然听着雨声。
- 诗成无待黑云催:诗歌写成后不用等乌云压顶才去赶集了。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天。当时诗人任国子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务主任),与同僚们一起登上城北门楼上望。李固言,字固言,京兆人,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张仲皋,字仲高。两位都以诗名世。韩愈对他们的才学十分钦佩,并常向他们请教。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诗的开头二句“迎长命酌小堂开,有客翩翩结舠来”,是说新年到来时,我打开小酒堂的大门,有客人骑马飞驰而来。这两句看似平平,其实包含着很深的意思。韩愈写诗喜欢用典,这里“有客翩翩”一句,用的是汉代东方朔的故事。传说汉武帝时,东方朔曾对皇帝说:“上林的桃李花开了,陛下却迟迟不赏春。”皇上问原因,他说:“东方朔虽然会做文章,但不会做赋,所以只能做《答客难》。”皇帝就命他做了一篇赋,他洋洋洒洒作了两篇《答客难》赋,但皇帝并不赞赏他的文章,只是让他做了两个赐金五铢钱的诏书而已。东方朔只好作诗自嘲,说:“臣朔再拜献赋颂,恭谢天子明圣诏。少时戏语不知悔,到今始知为见弃。”韩愈借这个典故,表达了他对这种虚情假意应酬的态度。“翩翩结驷来”,意思是说客人骑着马飞奔而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客人的风采。
三四句“杖屦喜随三老后,葭灰初报一阳回”,写的是诗人与几位老人一同来到小堂上,准备饮酒庆祝新的一年到来的情景。“杖屦”是拄着手杖,穿着草鞋的样子,这里泛指老年人;“三老”是指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葭灰初报一阳回”,是说冬至日用葭草灰画卦看冬至已经到来了,阳气开始回升。这两句是说,自己拄着手杖,跟几个老人一起走在后边,因为冬天已经过去,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了。
五六句“清酣欲作梅花梦,淑气先薰竹叶杯”,是说酒喝多了,真想做一个梅花梦境,而那清新的芳香早已飘荡在竹叶杯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喝醉了,想做一个梅花梦,而那清香已经弥漫在竹叶酒杯之中。
七八句“痛饮留髡仍听雨,诗成无待黑云催”,是说痛痛快快地喝了酒,而且把头发留长了,仍旧听到下雨的声音。而自己的诗歌已经完成了,不需要等到乌云遮天才去赶集了。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痛痛快快地喝了酒,并且留着长长的头发听雨声,而自己的诗歌已经完成了,不需要等到天气阴暗才去赶集。
整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意境优美。作者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