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回黍谷始知春,历尽冰霜剩此身。
丹诏喜颁怡老日,白头长作未亡人。
莱衣欲制宫中锦,鸾影重开镜里尘。
留得名儒风范在,江门应与孟家邻。

阳回黍谷始知春,历尽冰霜剩此身——解读明代邓云霄的《天旌节孝册为新会梁文学母陈太君赋二首》

明·邓云霄在明代留下了他的诗作《天旌节孝册为新会梁文学母陈太君赋二首》。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陈太君的敬仰及对其一生经历的感慨。

诗句“阳回黍谷始知春,历尽冰霜剩此身。”描绘了从春天开始回暖,历经寒冬后依然坚韧的生命状态。这里的“阳回”和“黍谷”寓意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而“历尽冰霜剩此身”则反映了陈太君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对陈太君个人坚韧精神的赞美,也象征着一种超越时间和困境的坚强意志。

“丹诏喜颁怡老日,白头长作未亡人。”这一句中,“丹诏”可能指的是皇帝颁发的诏书或荣誉,用以表彰陈太君的高尚品德和卓越贡献。“怡老日”即快乐地度过老年的日子,而“白头长作未亡人”意味着即便年岁已高,仍能保持一颗未失去的家国情怀。这两句展现了陈太君虽身处晚年,但心态依旧年轻、充满激情和责任感。

最后的部分通过描述陈太君的日常生活和她的子女,进一步展示了她的影响力和影响力。“莱衣欲制宫中锦,鸾影重开镜里尘。”这里的“莱衣”可能是指珍贵的衣物,用来比喻陈太君的智慧与美德。而“鸾影重开镜里尘”形容陈太君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始终清晰如初,象征着她教诲与影响的持续影响。

结尾“留得名儒风范在,江门应与孟家邻。”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希望陈太君的名声和风范能够延续下去,同时祝愿其与孟家的相邻,意味着希望她的光辉能够照亮后人。

《天旌节孝册为新会梁文学母陈太君赋二首》不仅是对一位女性坚韧不拔生活态度的颂扬,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强调。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