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樯锦缆趁平潮,神女飞来不待招。
龙舸虚传隋殿脚,阳台今见楚宫腰。
歌声遥泛高低浪,妆影斜通宛转桥。
箫鼓夕阳归棹晚,一弯新月又相邀。

【注释】

牙樯:桅杆。锦缆:彩绘的绳缆。平潮:水涨时,水位与海平面相齐。神女:传说中为河神的妻子。飞来:突然来到。龙舟:古代用船装载人、畜等渡河的交通工具。隋殿:隋炀帝的行宫,在今河南洛阳附近。阳台:即巫山,位于今湖北西部。楚宫腰:指巫山十二峰中的最高峰。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五日城观竞渡,看到有两妓侍酒时米贵,但看龙舟不至,感到凄然有感而作的。

首联“牙樯锦缆趁平潮,神女飞来不待招。”描写竞渡的场景。牙樯锦缆,指船上装饰华美的桅杆和彩绘的绳索。乘平潮,指趁着涨潮的时候。神女,这里指湘娥,相传为舜妃。传说湘娥驾着神舟飞向洞庭湖时,天帝派两个美女接应她,她们乘坐的是龙形的小船,所以叫“龙舟”。不待招,指神女已经飞到了岸边。

颔联“龙舸虚传隋殿脚,阳台今见楚宫腰。”描写神女已到岸的情景。龙舟空传隋殿脚,意谓龙舟没有到达目的地就飞回来了;阳台今见楚宫腰,指神女现在已是楚国宫中的人了。

颈联“歌声遥泛高低浪,妆影斜通宛转桥。”描写诗人听到神女歌声和见到神女妆影的情景。歌声遥泛,指神女所唱的歌随风飘荡。歌声响彻高低不平的波浪中,歌声回旋在江面上。妆影斜通,指神女化妆后的身影在江上倒映过来。斜通,指神女的身影在水面上斜着延伸。宛转桥,指神女所乘之船停泊在一座小桥上。

尾联“箫鼓夕阳归棹晚,一弯新月又相邀。”描写诗人看到神女离去的情景。箫鼓,指船上的乐器声。夕阳归棹晚,指傍晚时分,神女乘船归来。相邀,指神女邀请诗人再次观赏竞渡。

此诗前四句描写竞渡的盛况;后四句描写诗人看到神女离去的盛况。全诗构思巧妙,想象奇特,语言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