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枕上高楼,银床凉似水。
对郎弹箜篌,恐落邻家耳。
【注释】
吴子夜:泛指晚上。挈(qiè)枕:把枕头拿起来。上高楼:登上高楼。银床:银质的床。凉似水:形容床非常凉。箜篌(kōng hóu):古弦乐器。恐落邻家:恐怕弹到邻家的窗户上。
【赏析】
此诗写女子对情人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前两句描写她登楼望月的情景:月光皎洁如水,清冷透入肌骨,她把头枕在银床上,静静地望着那轮明月,思绪万千。后两句写她思念之情难以抑制,担心弹箜篌的声音会传到邻家窗下。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动人。
挈枕上高楼,银床凉似水。
对郎弹箜篌,恐落邻家耳。
【注释】
吴子夜:泛指晚上。挈(qiè)枕:把枕头拿起来。上高楼:登上高楼。银床:银质的床。凉似水:形容床非常凉。箜篌(kōng hóu):古弦乐器。恐落邻家:恐怕弹到邻家的窗户上。
【赏析】
此诗写女子对情人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前两句描写她登楼望月的情景:月光皎洁如水,清冷透入肌骨,她把头枕在银床上,静静地望着那轮明月,思绪万千。后两句写她思念之情难以抑制,担心弹箜篌的声音会传到邻家窗下。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动人。
今夕是何夕,开尊不厌频。 乾坤翻阅世,儿女暗催人。 守岁更声尽,迎年乐事新。 谁持树柏酒,一寄岭梅春。 今夕是何夕,开尊不厌频。 - 解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美好感慨,认为今晚是如此的特别和值得纪念,因此频繁地打开酒杯享受美酒。"是何夕" 是一种古语用法,常用于表达“今夜是什么夜晚”的意思,这里强调了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和今晚的非凡。"开尊" 指开启酒器,享受美酒
注释: 1. 春山试一登:春天的山林,尝试一下登山。 2. 野村皆禁火:野外的村庄都禁止用火。 3. 此独传灯:唯独这个寺庙里还点着灯火。 4. 空谷闻幽鸟: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鸟儿的叫声。 5. 流云傍定僧:流动的云彩伴随着修行的僧人。 6. 晚归休待月:晚上回家不用等月亮了。 7. 人已踏金绳:人们已经踩着金光闪闪的绳索。 赏析: 《寒食虎丘》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
【注释】 雨后上方寺:雨后天晴,上方寺上空出现了彩虹,是佛家七宝之一。龙归古洞春:龙归洞中,春光明媚。山门新霁雨:上方寺的门在雨后的清晨刚刚放晴,有雨后的新鲜空气。石路净纤尘:石上的小路干净无尘。得句先呈佛:得到诗的灵感,就把它献给了佛祖。长歌不属人:我唱的歌,没有人能听懂。所嗟山下径:我所走的山路,都是被人们走过的迷途。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司户参军时(公元805年)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然后一一进行概括即可。本题属于综合考查诗作的内容要点。首先明确一下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要求逐句解读诗歌,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进行分析赏析。 (1)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夏天路过赵凡夫的定山别业。 (2) “元同蒋诩径”:“元同”即元同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蒋诩径”指蒋诩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困顿于四川时所作。 “黯黯灯前语,愁来发浩歌。”意思是说,诗人在昏暗的灯前与朋友交谈,愁绪袭来时便慷慨长啸,高歌一曲。这两句诗写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但紧接着一句“河清不待我”,又使这种欢乐戛然而止。 “河清不待我,日落几挥戈。”意思是说:河水清澈透明,不需要等到我来才变得清澈。太阳落山了,我也该回家休息了。这里用“河清”“日落”来比喻人生短暂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四 天池当面卓,仙茗有云芽。 麋鹿随双屐,图书足五车。 论诗疑白社,叩诀秘丹砂。 借问愚公谷,何如此地嘉。 注释: 1. 天池当面卓:指天池在此处显得特别醒目。 2. 仙茗有云芽:形容茶如云朵般洁白,口感细腻。 3. 麋鹿随双屐:形容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仿佛是一只麋鹿跟随自己的两只鞋。 4. 图书足五车:比喻拥有的书籍数量多得可以装满五辆车。 5. 论诗疑白社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二 自辟东南境,谁夸十九泉。四围山作国,一线路通天。 龙性难降俗,猿心入定禅。石田无陇亩,种药本耕烟。 注释: 1. 自辟东南境:自己开辟了东南方向的地方。 2. 谁夸十九泉:谁夸赞这里的水有十九个泉眼。 3. 四围山作国:四周的山如同国家一样环绕着这个地方。 4. 一线路通天:一条小路直接通往天上。 5. 龙性难降俗:龙的本性难以被世俗所污染。 6. 猿心入定禅
注释: 宦海嗟无岸,名山别有春。 官场如大海没有边际,名山却另有一番生机。 遥从栖隐处,再觅姓庞人。 远远地追寻隐居的地方,又寻找姓庞的人。 野鸟时窥客,幽花不笑贫。 野鸟不时窥视客人,但幽花却并不嘲笑贫穷。 坐邻支遁宅,今古并劳尘。 我坐在支遁的宅院旁边,古今都让人感到疲倦。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游览赵凡夫定山别业的情景。诗人感叹官场如大海无边无际,而名山却另有一番生机
闻砧 千门明月里,清响落云端。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 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 注释: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制或木制工具;云,云朵;绮纨,指丝织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夫的闺怨诗。全诗通过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女子在深宫中孤独寂寞的生活和内心痛苦的情感。前四句写女子在月光下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想象着丈夫也在月下为家人劳作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注释】 过雨沾山翠,淙淙万玉流:经过雨水的冲刷,青山被染上绿色,山中溪水潺潺流淌。 重檐,指层层屋檐。飞瀑布,指从山上流下来的急湍水流。披,穿。赤城,山名,在今河北省赞皇县西南。游,游览。 【赏析】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五》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组诗作品。这组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定山别业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热爱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人,最后两句写情,全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
子夜四时歌,欢向临邛去。 欢声笑语映临邛,岁月流转不寄书。 还及浮瓜节,初看燕乳雏。 注释: - 《子夜四时歌》:乐府曲名,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 - 临邛:古地名,今四川邛崃市。 - 浮瓜节:夏季习俗,以西瓜等瓜类解暑。 - 燕乳雏:燕子孵卵,幼鸟初生。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临邛的欢乐时光,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手法,并点出运用效果及作用,同时赏析作者的情感。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诗人的情感。 首句“吴子夜四时欢”中“子夜”即指“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所以这里指夏天的夜晚。“四时”即四季,指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候。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为后文写景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 吴子夜四时欢歌,游子转兰船,调侬曲港边。 游子:泛指在外地为官的文人;吴子:古代对江苏一带的称谓,这里借代江苏。调:取,指“取乐”或“唱歌”。侬:你,指吴地女子;调侬曲:给你唱一支歌。 采花先得藕,不受外人莲。 荷花未开就采摘了,没有让外乡人插足的意思。藕:荷花下面的那部分,是荷花的茎,也称作“藕”,多用来比喻有某种关系的人。 赏析:
【注释】 吴子夜:即七夕之夜。吴地有七夕节的风俗。 瓜果郎:古代称女子为“瓜果”。 休笑:别笑! 邻姑:邻居的姑娘。 共巧筵:一起摆上精巧的酒席。 光景:年景,光景,一年中的时间;光景异常年,指今年与往年不同。 【赏析】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姐诞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庆祝,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此诗描绘了吴地在七夕之夜,邻里姑娘们摆上精美的酒席,共庆佳节,热闹非凡
吴子夜四时欢歌 摘药裹萤火,应手药先飞。 妾貌同衰叶,追思嫁日衣。 【注释】 - 吴子夜:指唐代诗人李白。 -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欢歌:欢快的歌声。 - 摘药:采集药物。 - 裹萤火:包裹萤火虫制作光源。 - 应手:随手可及。 - 嫁日:结婚的日子。 - 衰叶:衰落的叶子。 - 追思:思念。 - 嫁日衣:新婚时的衣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季变换中的景象
注释: 吴子夜四时欢歌:吴地的夜晚,四季都有欢快的歌唱声。 昔日梦辽西,生憎络纬啼:我曾在辽西梦见过,那里的蟋蟀叫声让我讨厌。 欢归秋夜永,不敢怨邻鸡:快乐的歌声结束了,但我还是不敢抱怨邻居家的公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吴地夜晚景象的诗。诗人以自己的感受描绘了吴地的夜晚,表达了对辽西蟋蟀叫声的厌恶。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的豁达和宽容,即使快乐结束了,也不会去抱怨别人。整首诗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