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懒慢喜逍遥,林下闻风欲弃瓢。
东海肯将龙性扰,北山谁把鹤书招?
朅来京陌红尘里,奏对明光谒天子。
骥尾犹随十九人,鹏溟休说三千里。
一行作吏傍凫飞,此日驱车出帝畿。
风木哀吟愁捧檄,尘埃世态易沾衣。
平生疑是劳薪骨,簿领从今终矻矻。
折腰断不受人怜,强项雄心未全歇。
丈夫有甑学莱芜,独鹤随行兴不孤。
物力东南今正竭,谁能鞭扑更催租。
莫言下吏翻嫌俗,百里郎官高列宿。
一曲琴清化茧丝,九还丹就骑鸿鹄。
梦中彩笔去曾携,一片闲心物外栖。
吴门烟月宜仙令,处处湖山待品题。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洲任令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我们来看第一句:“从来懒慢喜逍遥”,这句诗表明了诗人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懒慢”是一种形容生活节奏慢、不急不躁的词汇,而“逍遥”则是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是第二句:“林下闻风欲弃瓢。”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林中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心中产生了一种想要放弃世俗欲望,过一种清高脱俗的生活的想法。这里的“瓢”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器具,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的想法形象地表达出来。
我们看到第三句:“东海肯将龙性扰,北山谁把鹤书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反感。他认为官场如同东海一般,充满了诱惑和纷争,而北方山林则像是一位隐士一样,过着清静的生活。这里的“龙性”和“鹤书”都是用来形容官场生活的词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失望。
接下来的第四句:“朅来京陌红尘里,奏对明光谒天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回到京城后,身处红尘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这里的“朅来”是说诗人突然归来的意思,而“奏对明光谒天子”则是说诗人必须向皇帝进言。
接下来是第五至第七句:“骥尾犹随十九人,鹏溟休说三千里。”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地位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自己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骥尾犹随十九人”),但仍然无法摆脱权力斗争的束缚(“鹏溟休说三千里”)。这里的“骥尾”和“鹏溟”都是用来比喻官职的词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官场地位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两句:“一行作吏傍凫飞,此日驱车出帝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成为了官员(“一行作吏”),但是仍然被束缚在权力斗争之中(“傍凫飞”)。这里的“凫”是一种水鸟,用来比喻官场中的人们。而“此日驱车出帝畿”则是说诗人已经离开京城,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之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和无奈性。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