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照泥,通宵雨达曙。
潇江汇众水,欲载孤城去。
触石郁而怒,冲洲益骄倨。
喧豗震山麓,哀响彻官署。
凭栏一纵观,雪浪排银锯。
气势压吕梁,猛急过滟滪。
白龙挟素虬,共捧冯夷驭。
风波浩荡中,正轸垂堂虑。
寄言行客子,维舟莫匆遽。
【译文】
昨夜星辰映照着江面,通宵雨直到黎明。
潇水汇入众多的河流,想要载着这座孤城离去。
触石激起怒浪,冲击洲渚更加狂傲。
喧腾的波浪震响山麓,哀鸣的声响彻官署。
站在栏杆上放眼望去,雪浪排比似银锯。
气势压迫着吕梁山,猛烈急流胜过滟滪堆。
白龙挟带着素虬,共同捧举冯夷驾。
风波浩荡之中,正当忧虑堂前危。
寄语行者是行客子,系舟不可匆忙。
【注释】
清阁:指清凉亭。
“昨夜”四句:谓昨夜星光映照江面,通宵大雨一直下到天明。 潇江:源出湖南省零陵县南祁阳,经永州、全州、灌阳、兴安、桂林至梧州,在贺县以下与漓江会合,为珠江主要河流之一。众水:泛指潇水。孤城:指桂林。欲载:将载运。孤城去:将载运桂林而去。 雷轰雪溅:形容潇水涨急,声如雷鸣,波涛汹涌,飞雪四溅。 泠然:形容水势汹涌澎湃,激荡不已。有述:有所记述。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桂州司户参军期间(公元803-812年)。诗中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潇江涨潮的壮观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首联“昨夜星照泥,通宵雨达曙。”描绘了昨夜星光璀璨,整夜大雨直至天明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颔联“潇江汇众水,欲载孤城去。”则转入对潇江的描述。这里用“汇众水”来形容潇江之盛,而“欲载孤城去”则表达了诗人对桂林山水的深厚感情。他似乎在期待着自己能够像潇江一样,承载着桂林的美好景色,一同前行。
颈联“触石郁而怒,冲洲益骄倨。”进一步描绘了潇江涨潮时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触石郁而怒”和“冲洲益骄倨”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将潇江涨潮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力量的敬畏之情。
尾联“风波浩荡中,正轸垂堂虑。”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在这里用“风波浩荡”来形容潇江的壮观,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牵挂。他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既是他对现实的担忧,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潇江涨潮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