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曾经驰驿骑,千人万人相枕死。至今犹怨太真妃,玉肤红粉空妍媚。
甘口生疾苦口药,芳洁无如蔬笋气。知公心似絮沾泥,勿使香魂入梦迷。
满口莲华宣梵呗,本来无物是菩提。吁嗟丹荔休多携。
【注释】
匡公:即张九龄,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荔枝(lián zi):岭南的特产水果,果实鲜红,果肉肥厚多汁,味道甜美。驰驿骑:指运送荔枝的车马迅速奔驰。千人万人:形容人多。枕死:因贪吃而死。太真妃: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玉肤红粉:比喻荔枝红润娇美。妍媚:美丽妖娆。甘口生疾苦口药:喻指美味会伤害身体,而清淡食物却有益健康。芳洁无如蔬笋气:比喻蔬菜的清香没有荔枝那么诱人。絮沾泥:比喻人被世俗所困,不能自拔。勿使香魂入梦迷:不要让荔枝的香味迷惑了你的灵魂。莲华:佛教中的莲花,象征清净。梵呗:佛教中诵读经文时所用的赞颂声,声音悠扬宛转。菩提:佛教用语,意为觉悟。吁嗟丹荔休多携:不要多带荔枝,因为吃了可能会对身体有害。丹荔:红色的荔枝。
【赏析】
《匡庐山下荔枝歌》,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在游览匡庐时所作的一首七古。诗中以荔枝为引子,借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第一句“此物曾经驰驿骑,千人万人相枕死”,意思是说这种荔枝非常珍贵,人们争相品尝,以至于都累死了。这一句描绘了一种热闹非凡的场景,也暗示了荔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之高。
第二句“至今犹怨太真妃,玉肤红粉空妍媚”,则是说尽管荔枝如此美味可口,但是人们还是抱怨它太甜了,因为它的口感过于强烈,让人难以承受。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美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句“甘口生疾苦口药,芳洁无如蔬笋气”,则是说虽然荔枝的味道甜美无比,但是它却是一种毒药,吃了它会让人生病。同时,这也暗示了生活中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美好,但是却可能隐藏着危险。
第四句“知公心似絮沾泥,勿使香魂入梦迷”则是说诗人知道匡公的心就像一团乱麻一样,被世俗所困扰,所以他不希望匡公被荔枝的香味所迷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匡公的期望和关心。
第五句“满口莲华宣梵呗,本来无物是菩提”,则是说诗人满嘴的荔枝就像是一朵莲花,散发着清香。同时,他也认为荔枝本身并无所谓菩提,只是人们误将荔枝当作了菩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领悟。
最后一句“吁嗟丹荔休多携”,则是说不要过多地携带荔枝,因为它们可能会对身体有害。这一句再次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诗人对人们的提醒和教诲。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