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哑哑,知返哺。子从军,母为虏。空房糠籺久饥妻,独对城乌夜夜啼。
啼残玉箸双流血,飞乌惊去城崩裂。

这首诗是一首模拟古乐府杂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母子别离的画面。

“乌哑哑,知返哺”这一句描绘了乌鸦知道反哺的习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乌鸦被认为是孝子的象征,因为它们会衔来食物喂养自己的幼崽。这里用“乌哑哑”形容乌鸦的声音,表达了母鸟的呼唤和期待。

“子从军,母为虏”这一句揭示了儿子参军离家,母亲成为俘虏的命运。这里的“从军”指的是儿子去参军,而“为虏”则表示被俘。这种离别是战争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空房糠籺久饥妻”这一句描述了家中因丈夫远行而变得空荡荡,妻子因饥饿而无食可吃的情况。这里的“房”指的是家中的房间或房屋,“糠籺”指的是粮食,“久饥妻”则表明妻子因为长时间未得食物而挨饿,生活艰难。

“独对城乌夜夜啼”这一句描绘了妻子独自一人面对着城墙上的乌鸦,夜晚里独自流泪的情景。这里的“城乌”指的是城墙上的乌鸦,它们经常在夜间鸣叫,给人一种孤独和哀伤的感觉。妻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独自面对,无法与亲人团聚。

“啼残玉箸双流血,飞乌惊去城崩裂”这一句描述了妻子因伤心过度而导致哭泣到吐血,而城墙上的乌鸦也被吓飞的情景。这里的“啼残玉箸双流血”形容了妻子哭泣到吐血的程度,“惊去城崩裂”则描绘了因为悲伤而导致城墙崩塌的场景。这些细节都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别离和痛苦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模拟古乐府杂体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母子别离的画面。通过对乌鸦、士兵、妻子等元素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亲情的珍贵和无奈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