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云尽月华凉,骨肉良宵寄四方。
一凤南飞奎耀彩,三郎西赴月探香。
荆簪携幼沧溟曲,藜杖弄孙淮水傍。
共向一轮清影下,离情各自抱衷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对诗句进行逐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最后分析诗的意象、情感以及表达技巧。本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中秋云尽月华凉”写出了作者在中秋佳节时思念家乡的情感;“骨肉良宵寄四方”表现了作者身处外地,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与无奈。“一凤南飞奎耀彩,三郎西赴月探香”以“一凤”“三郎”代指自己的儿子,表达了作者对远行在外的家人的担忧与思念。“荆簪携幼沧溟曲,藜杖弄孙淮水傍”则展现了自己晚年的孤寂生活,同时也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最后一句“共向一轮清影下,离情各自抱衷肠”则表明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答案】
①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②云尽月华:云彩已经散尽,月亮明亮皎洁。③骨肉:这里指亲人。④良宵:美好的时光。⑤奎耀彩:奎星闪耀着光芒。⑥三郎西赴月探香:指儿子远行去南方,到月亮那里去采撷桂花的芳香。⑦沧溟曲:沧海的曲调。《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⑧藜杖弄孙:拄着藜杖,逗孙子玩。⑨清影:明亮的月光。⑩衷肠:内心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