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渐损逝川波,病体支离奈老何。
甲子已周仍有几,春秋过盛亦无多。
仙凡枘凿终难合,海岳沈迷岂易磨。
学道未成双鬓雪,悠悠人事日蹉跎。

诗句解释及注释:

  1. 自伤二首 - 指诗作《自伤》两首,这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2. 同游渐损逝川波 - 逝川波指时间流逝如同流水般迅速消逝,同游表示曾一起同行的朋友。
  3. 病体支离奈老何 - 描述自己因病体衰弱而变得支离破碎,面对衰老感到无可奈何。
  4. 甲子已周仍有几 - 这里“甲子”是古代的一种记年方法,一周代表一年,已周则指过了整整一年,还有余数,意指岁月虽长但人生有限。
  5. 春秋过盛亦无多 - 春秋代指人的一生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过盛表示过于繁盛,无多表示不多,意指虽然生命如春天一般繁华,但终究是有限的。
  6. 仙凡枘凿终难合 - 仙凡指神话中的神仙与凡人的区别,枘凿指不相合的物体。此句比喻神仙和凡人的差异无法弥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7. 海岳沈迷岂易磨 - 海岳指大海和高山,沈迷表示被迷惑。此句表达的是即使有高远的理想或目标也难以轻易实现,暗示了诗人的无奈与挫败感。
  8. 学道未成双鬓雪 - 学道指的是追求学问或修行,未成表示尚未成功。双鬓雪形容头发花白,意指尽管有所追求但尚未达成,白发已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9. 悠悠人事日蹉跎 - 悠悠表示漫长、不急不缓,人事指人世间的事务。蹉跎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虚度,意指在漫长的人生中,时间如水般流逝,人们往往因琐事而荒废了大好时光。

译文:

自伤二首
同游渐损逝川波,病体支离奈老何。
甲子已周仍有几,春秋过盛亦无多。
仙凡枘凿终难合,海岳沈迷岂易磨。
学道未成双鬓雪,悠悠人事日蹉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自伤》两首中的前一首。全诗通过对比和反思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同游渐损逝川波”,意味着曾经与友人共游的时光如同逝去的河流,已经慢慢减少。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珍惜。

第二句“病体支离奈老何”,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现状——身体虚弱,生活艰难,面对衰老感到无助。这种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接下来的诗句,“甲子已周仍有几”,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他意识到一年又一年过去,但生命却依然有限。这种认识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第三句“春秋过盛亦无多”,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性。春天象征生命的开始和繁荣,但一旦过去了,就很难回到那个阶段。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仙凡枘凿终难合”,用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与凡人的区别来比喻现实中的不可能。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第五句“海岳沈迷岂易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理想的追求和难以实现的无奈。这既是对个人理想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最后两句“学道未成双鬓雪,悠悠人事日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他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尚未成功,但同时也看到了人生中的种种琐事和虚度年华。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理想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它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