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曾夸我,牵丝许问名。
雁书来报晚,耿耿幼时情。
【注释】
“片玉”:用《庄子·渔父》中楚狂接舆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矣!今之从政者殆而。”的典故,比喻才华出众的人,也用以称美别人的才艺高超。“牵丝”: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对侯嬴说,“毛伯能光言于魏王,魏其有意加封乎?”的典故,指书信往来。《汉书·朱买臣传》中买臣在狱中上书,“妾愿没入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后获赦免出狱,买臣给妻子写书信,“汝与汝嫂贫则富贵,是时好会吾发”。这里的“雁书”即指书信,“晚”:一作“早”,一作“新”。《汉书·苏武传》中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攻打大宛,李广利投降匈奴。武帝使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匈奴扣留苏武,不让他回国。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节操,被匈奴单于放回汉朝。汉昭帝即位,苏武才得以回到汉朝。苏武归国时,汉武帝已逝世,苏武写了一篇《留别诗》,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怀念之情。“耿耿”:《诗经·小雅·常棣》中“心焉如醉,耿耿不寐”,意为心中惆怅不安;《诗经·小雅·采薇》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为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转动;我的心不是席子,不能卷起。这里借指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作者回忆友人的故事。全诗分四句,每四字一句,共八句。首联“片玉曾夸我,牵丝许问名”是说,有一个人曾经称赞我的才华(片玉),还曾托人打听我的名字(牵丝)。第二联“雁书来报晚,耿耿幼时情”是说,后来有一个人来信告诉我,他在雁门关外作战,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东西了(雁书),他想念我们这些老友(耿耿幼时情)。第三联是说:现在你回来了,我要到城外去迎接你。第四联则是说,我虽然很想见你一面,但又想到你在外多年,一定很想念家乡吧。所以还是不要见面为好。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回忆友人的往事,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既有对友人当年才华的赞美,又有对友人如今归来的喜悦,还有对友人长期在外所思所念的同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