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遥隔塞云寒,白草黄沙道路难。
国耻几时能雪洗,群言何事只澜翻。
河东未必无关羽,江左谁知有谢安。
俯仰乾坤独惆怅,夕阳楼上一凭阑。
【注释】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遥隔塞云寒:远隔着边塞,只见乌云遮天。白草黄沙:边地的荒凉景象。国耻:国家受辱,民族受欺。澜翻:波澜翻滚,比喻议论纷纷,是非颠倒。河东:指山西一带。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一带,这里借指长江以南地区。谢安:东晋名将谢安,字安石。他曾在建康(今南京)任扬州刺史。
【赏析】
《登楼有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年),当时杜甫流寓夔州,因见“群盗”横行,“盗贼满山”,“城小贼不屠”,便登上了白帝城最高的白帝城楼,登高凭栏,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句“翠华遥隔塞云寒”,写登楼所见,点明时局的动荡不安。“翠华”指皇帝仪仗,“遥隔”则表示朝廷已远去。“塞云”指边塞之云。“寒”暗示战乱频仍,国家危难。
颔联写诗人忧心忡忡、百感交集。“国耻几时能雪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群言何事只澜翻?”则是说人们只会议论纷纷,而无法改变现状,反映了杜甫对时局的不满。
颈联写诗人的感慨与无奈。“河东未必无关羽”,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思念;“江左谁知有谢安”,则是说现在的英雄豪杰却无人可寻。这里的“关羽”与“谢安”都是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
尾联写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俯仰乾坤独惆怅”,表示诗人独自面对宇宙万物而感到惆怅失落;“夕阳楼上一凭阑”,则是表达诗人在夕阳下独自倚着栏杆,凝望着远方,内心充满无尽的思绪。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引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