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坐虚馆,飒然神虑清。
回飙扬疏雨,潇洒集前楹。
始欣尘杂远,稍觉微凉生。
檐铎递相答,林蝉时一鸣。
物情各有适,吾生岂无营。
【注释】
- 秋日:秋季的早晨。东林:指东林寺,在今江苏扬州市北郊。
- 虚馆:空无一人的馆舍。飒然:形容风声。神虑:心神。
- 回飙:旋风,此处比喻疾风。扬疏雨:旋风扬起稀疏的春雨。
- 始欣:方才觉得。尘杂:指世俗纷扰。远:遥远。
- 檐铎(duō):铜制的屋檐铃。递相答:互相应和。
- 林蝉:树林中的蝉。时一鸣:有时一鸣。时:偶尔。
- 物情:自然界的景物。适:适宜。
- 吾生:我的生命、生活。岂无营:难道没有追求吗?
【赏析】
这首诗写于初唐时期,作者在寺庙中宴坐,观赏着秋天的自然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首联“高秋坐虚馆,飒然神虑清”描绘了诗人在高秋时节坐在空无一人的寺庙中,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心境变得清净而平和。
颔联“回飙扬疏雨,潇洒集前楹”进一步描绘了秋风和雨水的景象,秋风呼啸,吹散了春天的细雨,使得庭院前的树木显得更加清新宜人。
第三联“始欣尘杂远,稍觉微凉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疏远和对凉爽天气的喜爱。微凉生:微风吹来,带来一丝凉意。
第四联“檐铎递相答,林蝉时一鸣”描述了寺庙中的铃声和林间的蝉鸣相互呼应的情景,增添了诗意和生动性。
尾联“物情各有适,吾生岂无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物情:自然界的景物。适:适宜。吾生:我的生命、生活。岂无营:难道没有追求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