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歌采石月,高卧谪仙楼。
珠斗当窗见,银河拂槛流。
朔鸿飘塞色,羌笛入边愁。
何处思公子,峨眉夜夜秋。
【注释】
夜登:夜间登上。太白楼:即太白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狂歌:大声歌唱。采石月:指月亮。谪仙楼:传说李白曾居住在此,因自命“谪仙人”,故名。珠斗:北斗七星。当窗见:映入窗户。银河:黄河之水。拂槛流:掠过栏杆流淌。塞色:塞外景色。朔鸿:北飞大雁。羌笛: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边愁:边境的苦情。思公子:思念远游在外的人。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秋:指秋天。
【译文】
我夜登太白楼,狂歌采石月,高卧谪仙楼。
北斗星照进我的屋子,银河水洒满我的门庭。
塞外风起大雁飘飞,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怨歌。
不知何处有思公子之人,他日夜眺望峨眉山,总是感到秋意萧瑟。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登楼所见所感。首句“狂歌”二字,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楼中,心情是豪放激昂。次句“高卧”二字,点明楼中人的身份是谪仙。“采石”“谪仙”,都是李白自称。“珠斗当窗见”,形容楼中明亮如昼,北斗星正挂在窗外。“银河”两句,是说楼中人在月光下看到天上银河,仿佛河中的流水在抚摸着楼槛。三、四句由上文描写转入下文抒情,以“塞色”“羌笛”两字领起全篇。“塞色”既指天边辽阔的边塞风光,又暗含作者对国事的忧虑;“羌笛”既指羌族民歌,又兼含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何处思公子”一句,既指自己身在异乡漂泊,又兼指思念故乡和亲人。“峨眉夜夜秋”,既指自己的心绪,也兼指家乡的秋景。诗至此,已写尽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思家念友之情。最后四句,诗人将视线收回来,从个人身世写到友人处境,再从友人写到自己。“何处思公子”一句,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下文的过渡。诗人想到远方的朋友,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惆怅之情:“思公子,何处?”“峨眉夜夜秋。”这两句话一问一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惆怅,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