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人不忍送,况是雁行疏。
愧尔求初服,先予问隐居。
良常茅氏宅,鄮上陆云书。
岂必栖名岳,朱明有弊庐。
燕京送舍弟经季南还
归人不忍别,雁行更疏离
愧尔求初服,问隐先予居
注释:
- 燕京:指当时位于北京的地名。
- 舍弟:对弟弟的亲昵称呼。
- 经季南还:指的是舍弟即将离开并南下返回家乡。
- 归人:此处指送别的亲人或友人,表达了不舍之情。
- 雁行疏:比喻兄弟分散,彼此距离遥远。
- 愧尔求初服:表示对舍弟穿着朴素、未加修饰感到惭愧。
- 先予问隐居:意味着自己先行一步,询问舍弟是否愿意隐居生活。
- 良常茅氏宅:指古代家族的住宅,用“良常”二字来表示对家族的尊重。
- 鄮上陆云书:鄮是地名,陆云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此处代指学问或才华。
- 岂必栖名岳:意指不必追求高耸入云的名山大川,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宁静。
赏析:
这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舍弟离别的深切不舍和对舍弟未来隐居生活的关心与期待。首句“燕京送舍弟经季南还”,直接点明了地点和事件,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背景。诗人通过“归人不忍送,况是雁行疏”两句,描绘了家人因不舍而不愿分离的情景,其中“雁行疏”象征着兄弟之间的生离死别。
诗人转而表达对舍弟的同情和理解,“愧尔求初服,先予问隐居”两句透露出诗人想要了解舍弟的真实想法,并表现出一种先行一步的姿态。同时,诗人也体现了对舍弟选择的尊重,即使他选择隐居,也不应忽视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诗的最后一部分,“良常茅氏宅,鄮上陆云书”两句,诗人不仅描述了家族的住所,还暗喻了舍弟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两句“岂必栖名岳,朱明有弊庐”则表达了诗人对舍弟的殷切希望,鼓励他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名声和地位,而是要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在。整首诗歌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表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也传递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