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班始散,数骑巷西行。
密坐逢缁侣,长斋对曲生。
避人双树小,出世万缘轻。
但得沉冥理,谁知大隐名。
同黎秘书孙太史顾评事诸君过王鸿胪宅静修上人亦至得轻字
紫宸班始散,数骑巷西行。
紫禁城的朝会结束后,几位骑马的官员向西行走。
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而紫宸班则是指皇帝身边的侍从人员。这里的“紫宸班”可能指的是这些官员在朝会上的地位或者他们的身份。
数骑:几个骑马的人。
巷西行:向西行走。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官员们在朝会后的轻松场景,他们骑着马,向西行走,显得非常自在和放松。
密坐逢缁侣,长斋对曲生。
避人双树小,出世万缘轻。
但得沉冥理,谁知大隐名。
密坐逢缁侣:秘密地坐在一个僧人旁边。缁侣通常指僧侣或尼姑,这里可能是指与僧人交往。
长斋对曲生:长时间吃素,对曲生表示尊重。
避人双树小:避开人群,在两个树木之间行走。
出世万缘轻:摆脱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纷扰,心情变得轻松。
但得沉冥理:只要掌握了深奥的道理。
谁知大隐名:不知道真正的隐士是什么名字。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官员们与僧人交往、吃素修行的场景。他们避开人群,在树林中行走,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他们知道如何掌握深奥的道理,却不知道真正的隐士是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员们的闲适生活和对佛教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的“紫宸班始散”和“数骑巷西行”描绘了朝会结束后的宁静景象,而“密坐逢缁侣”和“长斋对曲生”则表现了官员们与僧人的交流和修行。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