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凉如水,长安五见秋。
感君良夕会,销我异乡愁。
客久甘匏系,歌成厌蒯缑。
清光怜醉影,偏照紫云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中秋月》的节选,全诗如下:

璧月凉如水,长安五见秋。
感君良夕会,销我异乡愁。
客久甘匏系,歌成厌蒯缑。
清光怜醉影,偏照紫云裘。

注释:

  1. 璧月凉如水:用“璧月”比喻明亮的月光,形容其清澈明亮如同水中的璧玉。凉如水则形容月光清冷,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 长安五见秋:长安(今西安)在秋季经常见到落叶和萧瑟的景象,这里指作者在长安多次看到秋天的到来。
  3. 感君良夕会:感谢朋友在美好的夜晚相聚。良夕即美好的夜晚,良会即难得的聚会。
  4. 销我异乡愁:消除我对家乡的思念和忧愁。销通“消”,消除,异乡指家乡,愁则指对家乡的思念或忧愁。
  5. 客久甘匏系:客人长时间在一起,就像葫芦被束缚一样。甘匏即葫芦,系指束缚或羁绊。
  6. 歌成厌蒯缑:歌声唱到一半时感到厌烦,因为歌曲的旋律已经熟悉。蒯缑指代乐器的弓和琴弦,厌意为厌倦。
  7. 清光怜醉影,偏照紫云裘:清亮的光芒怜悯着醉酒的影子,偏爱地照耀在紫色的云朵般的外衣上。清光为明亮的月光,怜即怜悯,醉影指酒后微醺的身影,偏指偏爱、特别。紫云裘指紫色的云朵状的外衣,这里用来比喻月光下的人物形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之夜,作者与友人共赏明月的美好时刻,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首句“璧月凉如水,长安五见秋”通过比喻表达了月光的清凉和秋意的浓烈。接着,“感君良夕会,销我异乡愁”展现了诗人对于与友人相遇的感激之情,并表达了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愁。

第三、四句“客久甘匏系,歌成厌蒯缑”通过描写客人之间长时间的相聚以及歌声的单调,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厌倦和无奈。最后两句“清光怜醉影,偏照紫云裘”则描绘了明月对醉酒之人的偏爱,以及对穿着紫云裘的诗人的照顾,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境遇的无奈和接受。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的描述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