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祈年肃盛仪,灯前亲拜竹宫时。
燎烟夕殿皆青玉,法供春筵尽紫芝。
雍畤旧传周室礼,汾阴今侍汉家祠。
云霄赋客多如雨,持橐何人独鬓丝。

诗句: 上元日望大高玄殿灯火有赋

译文:

太一祈年,肃盛仪,灯前亲拜竹宫时。
燎烟夕殿皆青玉,法供春筵尽紫芝。
雍畤旧传周室礼,汾阴今侍汉家祠。
云霄赋客多如雨,持橐何人独鬓丝。

注释:

  • 上元日望大高玄殿灯火有赋:此句描述在元宵节(上元节)这一天,诗人站在大高玄殿前,观赏着殿内灯火辉煌的景象,并写下了这首诗。
  • 太一祈年:指的是祈求一年的平安和丰收。
  • 灯前亲拜竹宫时:在灯笼照耀下,诗人亲自拜谒这座象征道教的竹制宫殿。
  • 雍畤旧传周室礼:雍畤是古代的一个地名,相传那里保存着周朝的礼仪制度。
  • 汾阴今侍汉家祠:汾阴是一个古地名,这里供奉汉代的祭祀场所。
  • 云霄赋客多如雨:形容文人们在云霄阁上创作赋诗的情景,如同下雨一般密集。
  • 持橐何人独鬓丝:指那些在云霄阁上吟诗作赋的人中,唯独一人的头发略显稀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元节夜晚在大高玄殿内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活动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太一祈年”与“灯前亲拜竹宫时”两句,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祈福活动。而“雍畤旧传周室礼,汾阴今侍汉家祠”则揭示了古代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融与宗教信仰。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节日庆典的画面,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