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一出岁悠悠,佩印西秦第一州。
此去护羌兼戊己,曾闻归汉对春秋。
醉中胡月悬烽堠,战后边笳满戍楼。
章句自惭投笔吏,看君华发早封侯。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赠阎永平擢宪副备兵关西
承明一出岁悠悠,佩印西秦第一州。
此去护羌兼戊己,曾闻归汉对春秋。
醉中胡月悬烽堠,战后边笳满戍楼。
章句自惭投笔吏,看君华发早封侯。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承明一出岁悠悠” ——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在朝廷(承明殿)担任重要职位以来,岁月已经悠长”。这里的“承明”可能指的是某个官职或机构,如古代的翰林院、尚书省等。“出”表示离开或任职。“岁悠悠”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长河。
第二句
“佩印西秦第一州” —— “佩印”是指佩戴官印,象征着身份和权力。“西秦”指代陕西,古称长安以西的地区。而“第一州”可能是说在这个重要的州郡中,阎永平担任的最高军事或政治职务。这句话描绘了阎永平被赋予重大责任的情景。
第三句
“此去护羌兼戊己” —— “护羌”可能意味着保护羌族或边疆安全。“戊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干地支组合,这里可能指特定的任务或职责。这句话显示了阎永平即将面对的任务既重要又艰巨。
第四句
“曾闻归汉对春秋” —— “归汉”可能指的是回到汉朝,即回归中原。“对春秋”则暗示了与历史典籍《春秋》有关的学问或事务。这句话表达了阎永平对于历史的了解和学识。
第五句
“醉中胡月悬烽堠” —— “醉中”指的是酒后的迷糊状态。“胡月”可能指的是西域的月亮或者胡人的月亮。“悬烽堠”中的“烽堠”是一种古代边防设施,用以瞭望敌情。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可能在边境地区发生战斗或守卫时的景象。
第六句
“战后边笳满戍楼” —— “战后”指的是战争结束之后。“边笳”是一种边境上吹奏的乐器,常用于军队中以提振士气。“满戍楼”表明这种乐器的演奏遍布于各个军营。这句话传达了战后氛围的紧张感以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士气。
第七句
“章句自惭投笔吏” —— “章句”通常指文章或诗词的章节。“自惭”表示感到惭愧或不安。“投笔吏”是古代文人弃文从武的比喻,这里指的是放弃文学创作转而投身军旅生活。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写作或从事军旅职业的反思。
第八句
“看君华发早封侯” —— “华发”指的是白发,这里用来象征年纪已高或经验丰富。“早封侯”表示早早地获得了功名或封赏。这句话是对阎永平未来成就的祝愿,希望他能早日获得荣耀,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就。
总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阎永平的功绩和才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通过描绘他的职责、经历和未来展望,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期望。同时,诗歌也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军事和文学的广泛涉猎,以及他对这些领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