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波急桨赋蘼芜,谁似怀沙屈左徒。
续命旧颁朱彩缕,辟兵犹佩赤灵符。
天中节序时方豫,海上风烟兴不孤。
楚舞巴歌纷屡进,浮湘西忆洞庭湖。
【注释】
衡波:指江水。急桨:快桨。赋(fù):《楚辞·九歌》有《湘君》,湘君是湘夫人之兄,屈原为湘君作的《湘夫人》。蘼芜:草名,香草,也比喻女子。“谁似”二句:屈原曾自沉于汨罗江,后人因以“怀沙”指代屈原。屈左徒:指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屈彼右贤,莫我辅予。”《楚辞·九章·思美人》:“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续命”二句:《史记·封禅书》:“始皇至兰池,信巫,见地如骊山,欲拜祠。从臣曰:‘不敢。’只见水上坐人言曰:“神来下教我!”然后去。始皇出,曰:“去后令我弟子负子,行击iel。”秦朝灭亡后,楚人仍称秦朝灭亡之地为荆湖。朱彩缕:即五彩丝线,古人常在端午节系此以避毒虫。辟兵:驱除敌人。赤灵符:古代符箓中的一种,用以辟邪。天中、海上:指天上、海上。天中节:夏历正月中旬,即端午节。时方豫:正当欢乐之时。风烟:此处指战争烽火。楚舞巴歌:楚地的歌舞乐,巴即今四川一带。洞庭湖: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的洞庭湖。西忆:向西思念。
【译文】
江面上波浪急涌,快桨疾划着,仿佛在吟咏《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谁能像屈原一样,自沉汨罗河呢!端午佳节,人们系五色丝线驱邪,还佩带着驱邪恶的符箓。正逢天中节和海上风烟起的日子,楚地的舞蹈和巴国的歌声纷至沓来。想起湘西的洞庭湖,心中不禁浮上一股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写于南宋初年,诗人在端午节观赏赛龙舟,并抒发了对屈原和端午风俗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情调欢快。前四句描绘了端午龙舟竞渡时的场景:江水浩渺,波浪汹涌,龙舟飞驰如箭。龙舟上的鼓手挥动着鼓槌,发出咚咚的声音,那激昂的鼓声好像在吟唱屈原的《离骚》。诗人通过这种强烈的视听感受,将端午的盛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两句用屈原自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最后两句则写出了端午的热闹场景以及诗人对屈原的怀念。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