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父老拥旌游,杯底黄河百折流。
落日离骚君莫读,浮云那似楚江秋。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对友人李伯承的临行赠言。首句中“南谯”,即南京城,在安徽,是当时东晋首都所在之地。诗人以“父老”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惜别之情。二句中“黄河百折流”比喻友人离去的道路充满坎坷。三句中“离骚”指的是《离骚》,屈原的作品,这里用来形容朋友即将去往的地方。四句中“浮云那似楚江秋”比喻友人所要前往的地方像楚国的江水一样清澈、高远、澄澈。全诗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表达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答案】

译文:我像南谯的父辈们一样拥着旌旗出游,杯底黄河百转千折地流淌。落日时不要读《离骚》吧,浮云哪能比得上楚国的江水那样清澈!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送别之时的情景,后两句写送别之时的感慨。诗人以“南谯”为题,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父老”二字,既表明了诗人与友人的身份有别,又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拥旌游”三字,不仅写出了南谯城的雄壮,而且表明了诗人送行的场面十分隆重,充分体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杯底黄河百折流”一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暗合了李白《将进酒》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境。“落日”句中“君莫读”三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离骚”一词,则借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名篇名句,既表明了诗人对屈原的仰慕之情,同时又表明了自己对友人即将远赴他乡的惋惜之情。“浮云”一句,既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一句中“秋”,既是自然景观的象征,同时也是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悲凉心境的隐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