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风尘色,淮南见欲惊。
入门先问母,束带独怜兄。
海月照征袂,江烟沾客缨。
松斋频共坐,花径每随行。
病齿能挥药,消中亦引觥。
灯前儿女恋,榻下笑谈声。
不及姜肱被,山家枕簟情。

【注释】

喜衡仲至杨州:指朋友衡仲到扬州来。

吾弟风尘色:说我弟有在外地为官的风尘之色。

淮南见欲惊:指我弟弟在淮南见到家乡的景象,会大吃一惊。

入门先问母:进门后首先要问娘亲的情况。

束带独怜兄:穿着整齐的衣裳,独自一人怜悯兄长。

海月照征袂:月光照射在出征的衣服上。

江烟沾客缨:江上的雾气沾在客人的衣带上。

松斋频共坐:与友人在松树下经常一起坐。

花径每随行:常常随着花香走在花园小道上。

病齿能挥药:生病时还能自己拿药吃。

消中亦引觥:喝酒时也能自己端酒杯。

灯前儿女恋:灯下儿女们恋恋不舍的样子。

榻下笑谈声:坐在床下,与朋友聊天时听到他们的声音。

不及姜肱被:比不上姜肱的被子。

山家枕簟情:山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当时李白刚从安陆入京,途经淮阴,又去扬州拜访了老友范、张二位。

首联写诗人到达淮阴时的情景。“吾弟”指作者的朋友衡仲,他此次来扬州,定是特地来看望自己的。“风尘色”,即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劳顿。诗人在外地为官多年,此行又是从遥远的安陆出发,一路跋涉来到淮阴;加之一路上所见所闻,都与家乡大不相同,因此显得十分感慨,内心自然不免有些惊诧。

颔联写诗人在淮阴见到母亲时的激动心情。“入门先问母”,表明诗人此时最关心的莫过于母亲的安康。“束带”,古代男子出门时穿好衣服的意思。《礼记·檀弓》:“古者将出,君命曰‘敬待’,出庙门而望之。敬,送之也。”这里说兄弟二人见面之后,彼此都很兴奋,互相询问着家里的情况。

颈联描绘诗人与友人在松树底下畅谈的情景。“海月”与“江烟”,一个如水墨丹青般的明丽画面,一个朦胧含蓄的淡雅意境。“松斋”指诗人自己住所的书房,“花径”则是指院内的小道。“频共坐”,说明二人关系亲密无间;“随行”,则表现诗人喜欢和朋友一起散步游玩。

尾联写诗人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灯前”,即灯下;“儿女”,指妻子和孩子;“榻下”,指床铺。这两句写出诗人在家中的生活情趣,以及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感情真挚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