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沧溟波,萧萧枫树林。
凉飙一夕至,岁序已骎寻。
苕荣委金令,和响收阳禽。
出闻蟪蛄鸣,入听蟋蟀吟。
顾瞻陇坂上,白露忽已深。
触物易为感,忧人怆悲襟。
万恨痛在目,辀张间辰参。
愤切深情恸,忧思谁可任。
往者长已矣,来者方自今。
悠悠宇宙间,谁为相知心。
浩浩沧溟波,萧萧枫树林。
译文:浩瀚的沧溟波涛,萧瑟的枫树林。
注释:沧溟:沧海,大海;浩浩:广大无边的样子;萧萧:指秋风萧瑟的声音。枫树:落叶乔木,秋季叶变红,为秋季特征树种。
赏析:此诗写秋景,但重点不在自然景色本身,而是借景抒情,抒写自己因时序变迁而引起的感慨。首联点出时间,“浩浩”写出了秋天的海波浩瀚无垠,“萧萧”则写出了秋风声势浩大的声响。“浩浩”和“萧萧”两个词,既形容大海的辽阔无际,也比喻秋风的气势宏大。诗人用这两个字来形容秋天,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海洋般广袤的景象,更深刻揭示了秋天的特征。颔联以季节变换为线索,从“岁序已骎寻”开始,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的感叹。颈联两句,分别描绘了树木凋零和鸣禽离群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万物更替的感慨。尾联中,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陇坂之上,目睹了白露降临的凄凉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冷漠。尾联中的“触物易为感”,表明诗人在面对自然景物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感触和联想。尾联中,诗人将视线投向了内心深处,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悲凉。最后一句“谁为相知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无奈和悲叹。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苕荣委金令,和响收阳禽。
译文:苕草繁生,草木凋落,鸣禽归巢。
注释:苕荣:苕草繁茂;委:委弃;和响:和谐的声音;收:收敛;阳禽:即“阳春”,鸟名,指燕子。
赏析:此诗描写了初秋时节的景物变化,从植物的生长到它们的凋谢,再到鸟类归巢的情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首联描绘了初秋时节植物生长的景象,诗人用“苕荣”一词来形容苕草繁茂,用“草木凋落”来描述植物逐渐枯萎的过程,展现了秋天的自然风貌。颔联则转向了动物世界,描述了鸟儿归来的景象。诗人以“和响”和“收阳禽”来描绘鸟儿欢快的归来,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活力和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出闻蟪蛄鸣,入听蟋蟀吟。
译文:走出屋外听见蟪蛄叫,走进屋内听到蟋蟀鸣。
注释:蟪蛄:一种昆虫,生活在寒带地区;蝉:一种能发声的昆虫,通常与蟋蟀一起被用来代表秋天。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出门聆听蟪蛄叫声和进屋倾听蟋蟀鸣声,进一步感受了秋天的气息。首联描绘了蟪蛄叫声的特点,蟪蛄作为一种昆虫,它的叫声在秋天尤为明显,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尾联中,诗人通过出门聆听蟪蛄叫声和进屋倾听蟋蟀鸣声,进一步感受了秋天的气息。诗人在出门时听到了蟪蛄的叫声,这代表着自然界中的生物仍在积极地生活着。然而进入屋内时,却听到了蟋蟀的鸣声,这暗示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已经减弱,进入了生命的暮年时期。这种声音的转变,让诗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顾瞻陇坂上,白露忽已深。
译文:抬头望去,只见陇坂上的白露越来越浓重。
注释:陇坂:山间的道路;白露:秋天的雨露,天气转凉的象征。
赏析:此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田野景象,诗人站在陇坂之巅,眺望远方,看到了白露带来的变化。首联描绘了陇坂之巅的景象,陇坂是山间的道路,地势较高,因此更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颔联则转向了白露的变化。“白露忽已深”意味着白露的时间已经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大地开始显露出秋天的气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感受和思考。诗人站在高处,看着白露逐渐增多,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变化之迅速和不可预测。白露的到来预示着冬天的临近,这让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引发了深深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变化的敏感和感悟。
触物易为感,忧人怆悲襟。
译文:看到事物容易引发情感,忧伤之人倍感悲凉。
注释:怆悲:悲伤;襟:衣襟。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诗人在初秋时节的情感状态,他看到事物容易引发情感,尤其是对于忧伤之人来说,更是倍感悲凉。首联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当诗人看到各种事物时,他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内心感受。颔联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主题,描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在面对自然景物时,常常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和忧愁。尾联中,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悲凉。最后一句“忧人怆悲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无奈和悲叹。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情感状态的描述,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万恨痛在目,辀张间辰参。
译文: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日夜之间如同星辰旋转一般。
注释:辀张:纵横交错;辰参:星辰旋转的样子。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悔恨情绪,他感到心中的悔恨和痛苦无处不在,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围绕他旋转。首联描绘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痛苦的感知,他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诗人通过使用“万恨”一词来形容这些痛苦,强调了其数量之多和程度之重。颔联进一步扩展了诗人的内心体验,描述了他的痛苦似乎无处不在,犹如星辰旋转一样难以捉摸。尾联中,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自己的内心深处,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悲凉。最后一句“辀张间辰参”,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痛苦如同星辰旋转一般难以平息。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痛苦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于人生苦难的真实感受。
愤切深情恸,忧思谁可任?
译文:愤怒且深切的悲痛之情令人震惊,谁又能承担我的忧虑和思考?
注释:恸:极度悲痛。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怒、悲痛以及无法承受的忧郁情绪。首联描绘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痛苦的感受,他感到愤怒且深切的悲痛之情令他震惊不已。诗人通过使用“愤切”一词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愤怒与痛苦,强调了其激烈程度之高。颔联进一步扩展了诗人的内心体验,描述了他的痛苦如同星辰旋转一样难以平息。尾联中,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内心深处,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悲凉。最后一句“忧思谁可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思考感到无从诉说和解决的无奈心情。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情感状态的描述,反映了他对于人生苦难的真实感受。
往者长已矣,来者方自今。
译文: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才刚刚开始。
注释:往者:过去的事物或经历;长已矣:过去的事已成过去。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首联描绘了诗人对于过去事情的回忆,他感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而未来的事情才刚刚开始。诗人通过使用“长已矣”这一词语来形容过去的时光已经逝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回忆。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最后一句“方自今”,表示诗人认为现在才是真正开始的时刻,是值得珍惜和把握的时刻。这首诗通过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悠悠宇宙间,谁为相知心?
译文:在茫茫的宇宙间,谁可以成为我心灵的伴侣呢?
注释:悠悠:辽阔无边的意思;相知:相互了解;心:心灵。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无限广阔以及人生孤独感的感慨。首联描绘了诗人对于宇宙无限广阔的感受,他感到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渺小而又孤独。颔联进一步扩展了诗人的内心体验,描述了他感到孤独无助的状态。尾联中,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心灵伴侣的渴望和寻找。最后一句“谁为相知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在茫茫宇宙之间是否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灵深处的疑问与迷茫。这首诗通过对宇宙广阔与人生孤独的感慨以及对于心灵伴侣的需求和向往的表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