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今夕是何夕,一阳将动宫墙柏。至尊誓戒率百辟,圜丘奠玉思奏格。
学省诸臣不遑息,严趋并集戟门掖。朱琴欲抚频拂拭,窗间半入西山色。
西山雪片大如席,一时飞满长安陌。诸臣此际万虑释,瑶轸迭调朱丝直。
弹之成声思何极,凿池有水不能碧。梅花满枝尽成白,凤鸣兽舞歌圣德。
奚但击石而拊石,阳春之台楚天隔。侧耳且听虞庠侧,曲高和寡未为适,君其问之郢中客。
注释:
- 太学斋:古代学校,这里指国子监。2. 雪中听琴:形容环境清冷。柏字:柏树,常青不凋,常用来象征坚贞。3. 燕京:今北京,是元朝的首都。4. 一阳将动宫墙柏:一阳气上升,宫殿前的柏树将开始生长。5. 至尊:皇帝。誓戒率百辟:誓言告诫百官。6. 圜丘: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奠玉:祭献玉器。奏格:使天意和谐。7. 学省:国子监所在地,学省诸臣:国子监的官员们。朱琴:红色的琴。8. 西山色:山的颜色。9. 瑶轸:华美的车饰,这里指音乐。迭调:不同的调子。朱丝直:用朱丝弹奏,声音直爽。10. 凿池有水不能碧:比喻音乐虽好,但不如水清澈。梅花满枝尽成白:形容梅花盛开,一片洁白。11. 凤鸣兽舞歌圣德:以凤凰和野兽的舞蹈歌颂皇上的美德。12. 侧耳且听虞庠:侧耳倾听,形容专心致志地欣赏音乐。虞庠:古代的乐官。13. 曲高和寡未为适:比喻音乐虽然高雅,但不一定人人能欣赏,所以并不认为很好。君其问之郢中客:你问问郢中的客人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听琴”而联想到“柏”字,进而赞美皇上的美德和音乐的美妙。
首句以“太学斋居雪中听琴得柏字”,起笔不凡,意境高远。接着,作者把听琴与听柏相结合,写出了听琴的感受。柏字,取自《诗经•小雅•北山》,原意是说柏木坚硬、长寿,这里用来比喻柏树。在寒冷的雪天里,听柏字,可以想象出柏树那挺拔的姿态,那坚韧的精神,以及那不畏严寒、傲然屹立的样子。这种描写,不仅使人感到柏树的美丽,而且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这一句是全诗的重点,它为后文作了铺垫。
诗人从听琴过渡到听柏。“燕京今夕是何夕,一阳将动宫墙柏”,诗人以燕京今夕的景象来烘托柏字的意境。一阳将动,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临。宫墙柏,是指皇宫前种的柏树。这里,诗人通过对柏树的象征意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美好祝愿。他希望国家的繁荣昌盛能够像柏树那样长久、坚韧。
诗人又从听柏回到听琴。“至尊誓戒率百辟,圜丘奠玉思奏格”,这里写的是皇帝向百官发出警告,要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同时,他还向天地神灵表示要让他们的心情和谐,使国家能够安定繁荣。这里的“至尊”和“百辟”都是指皇帝,“圜丘”是指祭坛,“奠玉”是指献供品。“奏格”是使天意和谐的意思。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朝廷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也反映了皇帝的良好愿望和崇高品质。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学省诸臣不遑息,严趋并集戟门掖。”这里写的是在国子监工作的各位官员都非常忙碌,他们没有闲暇休息,都在忙于各自的工作。“严趋并集戟门掖”,意思是他们都急匆匆地来到国子监的大门下聚集起来。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国子监内的工作气氛和各位官员的工作状态。
诗人又回到了听琴的场景。“朱琴欲抚频拂拭,窗间半入西山色”。这里说的是诗人想要弹奏一把红色的琴,于是便不断地抚弄、拂拭,直到琴声渐渐清晰,窗外的西山景色也渐渐映入眼帘。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听琴的过程和窗外的景色。
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西山雪片大如席,一时飞满长安陌”,这里写的是西山上的雪纷纷扬扬地落下,一时间铺满了长安的大街小巷。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雪景和雪后的长安城。
诗人又回到了听琴的场景。“诸臣此际万虑释,瑶轸迭调朱丝直。”这里说的是在雪后的日子里,大臣们都放下了所有的忧虑,只有琴声在耳边响起,使他们感到愉悦和放松。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听琴的氛围和心情。
诗人回到了创作过程。“弹之成声思何极,凿池有水不能碧。”这里说的是弹奏出的音乐已经达到了极致,但是池塘里的水却不能像翠绿的树叶那样清澈透明。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音乐的美妙和现实生活的残酷性。
这首诗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咏物诗。它通过描写“听琴”、“听柏”和“听雪”三个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和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