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曾歌茂宰贤,初归三径尚依然。
飞凫久望云中日,失马宁知塞上年。
自去毡坛缘可结,由来宣室事空传。
驱车不为王尊出,弟子何人授太玄。
傅逊之先生因明府量移而交学南归,久候命下未果,作此慰之。
百里曾歌茂宰贤,初归三径尚依然。 飞凫久望云中日,失马宁知塞上年。
自去毡坛缘可结,由来宣室事空传。 驱车不为王尊出,弟子何人授太玄。
赏析:
这首诗是欧必元在明末清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慰问之情。全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述与对其未来的祝愿,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
首句“百里曾歌茂宰贤”,描绘了友人曾经作为地方长官的卓越才华与美德。这里的“百里”和“茂宰”都暗示了其职务的广泛与深远影响。“贤”字则强调了其道德品质的高尚。这一句不仅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调,也展示了诗人对朋友过去成就的肯定与赞赏。
第二句“初归三径尚依然”,转向了友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初归”意味着友人刚从官场回归,而“三径”则是传统文人隐居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依然”表明尽管已归隐,但友人的生活状态并未改变,依旧保持着那份清静与自在。这不仅是对友人生活现状的描述,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第三句“飞凫久望云中日”,采用了比喻手法,将飞翔的仙鹤比喻为友人,而“云中日”则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目标。这句诗寓意着友人虽然身处现实,但其心向自由,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这种表达方式富有诗意,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第四句“失马宁知塞上年”,则是对友人未来命运的一种揣测与担忧。这里的“失马”隐喻了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或挫折,而“塞上年”则可能指的是边远地区或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两句“自去毡坛缘可结,由来宣室事空传”,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期许与祝福。“自去毡坛”指的是友人离开官场,选择了一种更为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毡坛”象征着官场中的争斗与纷扰。“缘可结”表达了诗人认为,只要友人坚持自己的选择,就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宣室事空传”则是一种反讽,指出历史上许多关于政治成就的故事都是空谈,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关怀和支持,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过去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欧必元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不仅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更重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引导。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他的诗作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理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