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通别种,湘浦怨春寒。
未识扬州雪,侬家几树残。

玉兰花

蓝田别种湘浦怨春寒

未识扬州雪侬家残枝

玉兰(拉丁学名:Magnolia denudata De Sr.)别名为白玉兰、望春、玉兰花,为木兰目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玉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君子,其独特的香气和美丽的外表使其在古代诗文中频繁出现。例如,白居易的《赏牡丹》中写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苏轼则在《西江月·梅花》中提到:“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这些诗句描绘了玉兰花的高洁之美,与牡丹、梅花并称为“花中三绝”。

从文学角度看,玉兰花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玉兰花以其高洁的形象成为美人的象征;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与玉兰花一同展现了超凡脱俗的美。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玉兰花的美丽,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兰花还常被用来寄托情感和寓意吉祥。例如,在春节时,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玉兰花,以期带来好运和健康;同时,玉兰花的花语“美丽与纯洁”也常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好形象。此外,在一些地方习俗中,如婚礼、庆典等场合,玉兰花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用于增添喜庆的氛围。

玉兰花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和研究玉兰花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